招聘广播员
(2021-04-27 00:02:17)
标签:
文化 |
分类: 散文 |
日记:1980,3,19
下午,在大鲁道连队,于振奎说起要推荐延雁来海河指挥部当广播员的事情,让我与领导说说。
日记:1980,6,27
海河指挥部打电话,要我29日赶回单位,有材料要突击。齐安坤说,回来的时候带着延雁,应考广播员。
日记:1980,7,17
上午,延雁来海河指挥部考广播员。指挥部领导比较满意。中午,于振奎打电话来,说公社书记金长友不同意她来。
中午,延雁在我处吃饭。
下午,送给延雁《梨花》《沧州文艺》,买车票送她回去。车票1.20元。
日记:1980,7,27
上午到公社于振奎处,说起广播员的事,我把县团领导与我自己的看法说了说,他说,这件事到了这种地步,再不让延雁去不太好。见此情景,只好顺其自然。于是,我与李景旺去大三找支书高国政交代情况。没有见到延雁本人,李景旺给他打了个电话,说大队同意她去。事情基本这样定下来了。
日记:1980,8,18
中午于振奎打电话来,说延雁不来海河了。她的父亲准备将她母女的户口办到北京郊区去。
海河工地广播站共有两名广播员,因为刘爱芝是知青,于1980年春天调回天津,需要再补充一名。
1980年3月的一天,大鲁道连队带工干部于振奎找到我,说他想推荐延雁来海河指挥部当广播员。我不知道他从哪里得到的消息,也不知道究竟是延雁委托了他,还是他主动推荐,既然对我说了,我自然要向领导汇报。
其实,延雁是我的初中同学,最初在公社广播站当广播员,不知是什么原因离开了。后来我也问过她,据她说,是公社秘书看她不顺眼,总想排挤她。公社书记与秘书是齐桥同乡,自然要为同乡做主,所以,就把延雁下放回家了。回家之后,她在村小学任代课教师。我把情况与指挥部领导一说,领导很感兴趣,说她当过广播员,有工作经验,来了就能立即投入工作。
我倒是不怎么愿意让她来。其实,我与延雁是同学,平时关系也不错,与她作同事,我心里当然很高兴;不过,官场人际关系复杂,我是个初来的新手,禁不得任何的风吹草动。古云:人言可畏。倘若延雁来了,就与我成为同事。这种关系会不会被人说三道四?但是延雁自己愿意来,又是我老家的领导推荐的,我也不好坚决反对。
她当然要经过审核。袁培将这件事交给政办室负责广播事务的齐安坤与我负责。七月的一天,将延雁叫来,由我与齐安坤负责测试。其实很简单,就是问了问个人经历及家庭情况,又让她读了两段报纸。把录音给袁培与指挥部领导听了,都觉得不错,决定录取。
中午,延雁在我这里吃饭。突然齐安坤进来,把我叫出去,说刚刚大鲁道方面来了电话,公社书记金长友不同意延雁来海河指挥部。我知道延雁与金长友的这段恩怨,就对齐安坤说了。齐安坤也很愤怒:你把一个无辜的女孩子赶走了,还不让人家到别处寻找出路,难道非要把人逼到绝境吗?他说:“你别管了,就当不知道这件事,其余的,我来管!”
那天,我把延雁送到汽车站回家。当时,我心里挺复杂的,一方面觉得有点对不起她,虽然不是我的原因造成的;同时,又有些许放松:她不来,也就省去了日后的麻烦。当然,我知道这种想法有点自私。告别时,我对她说:“等等看吧。你回去之后,也可以通过别的渠道,问问金长友到底想干什么?为什么要赶尽杀绝?”
延雁回去之后是怎么运作的,我没问过。有一次,我回老家去公社于振奎处玩,说起这件事,他说可能延雁自己也找人说过了,有一些反响。有不少人对金长友的做法不以为然,说他在一个女孩子身上缺德。我说:“这是权力对一个无辜老百姓的无情追杀!”于振奎说:“事情到了这种地步,再不让她去,也不好。”他派大鲁道连队的李景旺与我一起去找延雁所在的大队干部,做做他们的工作。我俩去了,大队干部不在。李景旺给他打了个电话,说明情况,希望大队放行。对方很痛快的就答应了。他们本来对金长友的做法就不满意,现在自然愿意做这个顺水人情了。
过了一段时间,于振奎突然打电话给我,说延雁不能来海河指挥部了,因为她父亲在北京工作,想把延雁母女的关系办到北京郊区。此事只能作罢。不过也对了,下半年海河指挥部与水利局合并,从此再也没有大规模的挖河工程,自然也就不再需要广播员。
后来,延雁并没有去北京郊区,而是随着她父亲去了徐州。后来她回来过一次,与我见了一面。这一面也就成了诀别:她后来患了癌症。听到消息,我与几位同学想去看她,她在电话里不同意我们去,说:“我现在这个样,那么还来干嘛呀?”同学们说,肯定是做化疗变了形,不愿意见人。大家觉得有道理,故此行未果。再后来,听说她走了。何时走的?走的时候什么样?一概不知,想问,也不知道问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