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难兄难弟

(2021-04-14 00:13:52)
标签:

杂谈

文化

分类: 散文

                     ——日记里的历史记忆(105

难兄难弟

日记:1980,2,24

    在文化馆见到李毅等人,一起参加下午文化馆举办的文艺座谈会。

日记:1980,6,6

    李毅来交河考试,晚上住我处。他鼓励我去当教师,以便将来有转正的机会。但我对这项工作不太喜欢。不过,在海河混下去总也不是办法。

                            ----------------------------------------

  与李毅兄的第一次见面,应该是在1978年文化馆举办的文学创作学习班上。其时,他在大吴潘中学教书,我在大鲁道修桥,文化馆一纸通知,把我们召到交河,参加文学创作学习班。那时候他还一身排骨,瘦得像一辈子没吃过饱饭。后来熟悉了,我与他开玩笑,说他的脸像一条狗舌头;他的鼻梁上架一副近视眼镜,文质彬彬,一副文弱书生的样子,实则心内傲得很。那时,他早已在《河北日报》发小说了,而我只是一个顶着高粱花子的庄稼小子,刚刚迈进文学的门槛,进了学习班,就像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看什么都新奇,对什么也不懂。所以,他在我的眼里高高在,我是以仰视的目光去看他的。学习班半个月,我俩也就是认识而已,还算不得知己。

真正的成为知己,已经是一年之后,我去了海河指挥部,他调进文教局。他真正的身份仍然是民办教师,而我则是“聘干”,我俩都是泥腿子当皇差,鸠占鹊巢,同病相怜,又经常在一起喝酒、聊天,逐渐成为好友。他甚至还为我介绍过对象,虽然未果,但兄弟间的那份情谊还是在的。我俩加上水利局的李炳莹,人称“交河三李”。李炳莹则说是“大李老李与小李”:李炳莹居长,为老李;李毅次之,为大李;而我忝列末席,是为小李。当时文艺界掀起“歌德与缺德”大波,两。性格使然,我们仨的屁股自然坐到“缺德派”一边,加上于秀荣,被人谑称“四大缺德派”;再减一“派”字,成了“四大缺德”。至今真正缺德者如范存良之类,仍然见面便称“李大缺德”,以为笑料。

后来,李毅顺风顺水,民办教师转了正,成为正式的国家干部,而我则以临时工的身份到处漂泊,受尽白眼,为此,我很苦恼。1982年,我在献县淮镇中学做代课教师,期间上级有了新的政策,民办教师可以考取本县的师范学校,毕业后直接转为正式教师,也就意味着有了铁饭碗。可是,如果参加考试,只能回到交河县任教。为此我找到了在文教局风生水起的李毅兄。通过他的运作,我回到了大鲁道水库中学任教;在水库中学不到一年,19834月,为了考县办师范,又转回本村小学。

没等到县办师范考试,县市合并,文教局由交河迁移到泊镇,组建了新教育局,人员也进行了大换血。尤其是秘书科笔杆子紧缺,此时已经吃上皇粮的毅兄记起了当年的难弟,他向教育局胡局长推荐了我,我以民办教师的身份,到教育局秘书科当了一名顶着高粱花子的蝇头小吏。所以,多年之后我曾经说,毅兄是我的“贵人”,在我人生的关键节点上给了极为重要的帮助:没有毅兄,我就不可能认识胡局长;不认识胡局长,我也就进不了教育局;进不了教育局,也就撕不去额头“临时工”的标签。即便能够通过考取县办师范转正,起码没有那么快,那么顺利。因为有了他们的提携,我才堂而皇之的吃上了皇粮,成了一名正式的“国家干部”,得以在官场落草。

 再后来,毅兄调出教育系统,到外面发达。12年之后,以纪检书记身份荣归教育,我俩再次成为同事。斯时小弟我都年近半百,所以,我俩对名利已经看得云淡风轻,工作上但求无过,余下的精力,就舍文友而专酒友,出则成双结对,入则形影相随,浑浑噩噩的度日。只有在酒桌上还遗存着当年的机智与幽默,互相斗嘴,口吐莲花,信口雌黄,人们都说胜过听相声,成为小城酒界一景。有人曾经用“狼狈为奸”来形容我俩的关系。开此玩笑者,善意者有之,恶意者亦有之。我俩都乐意认可这种关系。从公的方面说,人在官场混,除了蜡像馆的蜡人,谁不干点偷鸡摸狗的勾当?在工作中,我俩做醋的做醋,做酱油的做酱油,配合的挺好;从私的方面说,既是文友,又是酒友。尤其是在酒桌上,你哼我唱,相爱复相杀,互撕更互保。狼而狈之,死党之属;天生于予,舍我其谁?

五十岁那年,他被内退回家“相妻教孙”;七年之后,我也没有逃脱同样的命运。赋闲之后的我俩,重新勾搭成奸。但此时已非彼时,欲做坏事而不能了,只能隔三差五走到一块,喝喝酒,扯扯淡而已,今天天气哈哈哈。什么文学呀,事业呀,名利呀,统统被记忆按了删除键;得以保存的,也就是那段狼狈为奸的光荣历史了。有了这段光荣历史,才真心觉得这辈子没有白活。

 朋友一做就是四十多年,多乎哉?不多也。

                                                                 2021/3/2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画家赵向奎
后一篇:炳兄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