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婚
(2021-04-06 00:05:00)
标签:
文化 |
分类: 散文 |
日记:1979,6,15
纪培森为我介绍献县XX村的马XX,其父明天来我家。
如果与马XX订婚,心里是很勉强的。真是茶不思饭不想的。怎么办呢?
日记:1979,6,16
上午,马XX之父与高XX的内弟来我家,中午在我家吃饭。
日记:1979,6.17
昏昏沉沉又是一天,一想起婚姻的事就不免感到头痛。现实生活将夺去我的所爱,这不能怨父母,因为与马xx订婚没有人逼迫我。怨我?我也不能承认。因为现实生活不允许我与xxx的结合。
日记:1979,7.1
下午与纪培森表叔、锡绥叔骑车去XX村“见面”。见到马xx,心里不满意。一是她没有文化;二是她只有十九岁,还是个小孩子;三是长相一般。不过看样子倒很善良。谈了几句,很快就出来了,也没有谈出什么来。在锡绥叔与表叔的敦促下,又重新谈了一次。我的情绪很消沉,在各方的压力下,勉强同意了,答应有机会与她到淮镇照订婚像。
日记:1979,7.15
早饭时,XX村来人,说照相的事要往后拖,17日再照。我大怒,表叔赶紧去XX村转达我的意见:要照就今天照,不照就吹。可过了不久时间,马xx一行六人上午就来了。
父母给她50元,锡绥婶子给了5元。
关于此次订婚,日记中已经记载得较为详细,其过程不再赘述。
1979年,我刚好满二十岁,此时,我在县根治海河指挥部上班刚刚三四个月。六月十三号那天,接到家里的电话,要我回家一趟。回家以后才得知,本村的表叔给我介绍了一个对象,是邻县一个姓马的女孩子。当时,我与一个女同学关系不错,只是家庭环境与经济地位有点悬殊,自己有一种强烈的自卑感。有人曾经给搭过桥,她没有明确拒绝,只是说目前还不想过早的走入婚姻。但在我看来,其实这就是拒绝了。因此,情绪一直很低落。尽管是这样,心底还是隐约的抱着一丝希望。就在此时,媒人介绍了马姓女子,这使我一下子就陷入了巨大的纠结当中:继续等待女同学吧,人家已经表明过态度了,暂时不想考虑这个问题;不再等待吧,她又没有明确拒绝。要是万一有可能呢?岂不要遗恨终身?当然,关键还在于我与马姓女子素不相识,心里一点感觉都没有。我一时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其实事情很简单,与马XX连面都没见过,心里不同意,直接拒绝就是了,纠结个什么劲儿呢?——当然,这都是后话了,当时可不是这麽想的。过了些日子,媒人催着见面相亲。在家长的催促下,就带着矛盾与纠结的心情去了。
下午与表叔、锡绥叔骑车去“见面”。见面是在一家亲戚家进行的。一条土炕,我坐炕头,她坐炕梢。对方个头不高,皮肤稍黑,平心而论,五官还算端正。她只有十八岁,显然还未完全发育成熟。见了面,她的第一句话,问我:“你一个月挣多少钱?”当时我就感觉自己像大集上的猪肉,等待着人家的挑选。我也问了一句:“你什么学校毕业?”她回答没上过学。我也就不想再问什么了。
我心里当然是不满意的。一是她没有文化;二是她只有十八岁,还是个小孩子;三是长相一般,不过看样子倒很善良。谈了几句,很快就出来了,也没有谈出什么。在门外等结果的人们赶紧询问见面的结果,我回答说:“不大行。”纪培森表叔说:“不大行就说明不是完全不行。你看仔细了吗?没看仔细就再看一遍。”男女见面,哪有连着见两次面的?我觉得有点荒唐。在锡绥叔与表叔的敦促下,一时失了主意,只得返回去,又重新谈了一次。重新谈的结果,仍然是没有感觉。 在各方的压力下,我的情绪很消沉,就勉强同意了,答应有机会与她到淮镇照订婚像。
见面之后,我就返回了交河。那些天我一直在犹豫与纠结,期间我写信给那位同学,征求她的意见,其实就是投石问路的意思。没想到她回信说:“只要你觉得行,那就定下来吧。”于是,我绝望了。此时,家里来了电话,催促回家照订婚像。我犹豫了一番,还是回去了。就像日记里写的,回去第二天,在一番争执后,还是把订婚像照了。
现在反思那一次的订婚,其实丝毫怨不得别人,责任都在自己。一是刚刚走上社会,没有任何人生经验,当然更没有恋爱经验;二是沉不住气。当时拿不定主意,可以采取拖延战术,什么时候想清楚了,再做决定不迟;三是自卑心太重。喜欢的不敢直接去争取,不喜欢的不敢断然放弃。总而言之,是自己的性格造成了自己的悲剧。
用一句成语来形容我当时的做法:惶恐失措。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