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识立忠兄

(2021-03-29 00:01:22)
标签:

文化

分类: 散文

                   ——日记里的历史记忆(92

初识立忠兄

日记:1979,5,6

上午与樊立昭、安立忠去城关连队了解关于“五防”措施的落实情况。

中午在城关连队吃饭。

日记:1979,6,4

上午印制锦旗。

买纸扇,0.18元。请安立忠在上面题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请安立忠书写条幅,是屈原的《橘颂》。

                   ------------------------------------------------------------------

     1979314日,我随着县海河指挥部第一次“出河工”,驻扎在天津市南郊区太平村公社翟庄子大队的大队部。一起进场的,还有指挥部的各个科室。

进场第一天,情况乱糟糟的。尤其是第一晚,也不分科室,被分在一间大屋子里睡觉。除了政办室同事,其他人我都不认识,但有一个人却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中等个头,皮肤白皙,是一脸的文雅相,说话不疾不徐,给人一种稳重的感觉,一看就是个儒雅君子。那年,他也就是三十岁左右的样子。有人告诉我是县医院的安立忠大夫,是县医院的名医。县指挥部设有卫生科,科长是李学增,每年出河工,卫生科都会从各医院抽调医生进场,处理各种卫生事件,安大夫是其中的一位。不过,因为当时不熟悉,除了寒暄,与他基本没有交谈。第二天,各科室分开办公与住宿,虽然同在一个大院住着,交往却并不多。

第一次正式交往,是政办室与卫生科共同下连队调查“五防”情况。“五防”当中,包括卫生防疫,所以,我们三人一起去的,中午,城关连队负责招待,大家一起喝酒吃饭,与老兄这才熟悉起来。

六月份,工程结束。临退场前,指挥部给翟庄子大队及住宿的房东制作锦旗与镜框,袁培特意请了立忠兄书写锦旗上面的字,我才知道, 他不但是名医,还是一位书法家。我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书法,对书法家很是敬仰。尤其是安老兄的字,清秀隽永,我尤其喜欢,就特意买了一柄纸扇与图画纸,请他写字。纸扇上写的是宋人杨万里的一首七绝《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而四张条幅写的是屈原的《橘颂》。当天,我就把它贴在办公室的墙上,引来很多人的赞赏。退场后,我把它揭下来,带回交河,有悬挂在自己的卧室兼办公室里。可惜的是,这两件作品不知是什么时候丢失了,如果保留在现在,该是多么有意义的纪念品啊!

书法作品丢了,情意却没有丢。从此次出河工开始,我们的友谊一直延续了四十多年。北排河工程竣工以后,我留在指挥部,他则回到了县医院上班。多年来,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特别是县市合并以来,交往就更多了。有时是做为朋友,有时是作为医患者,还有的时候是作为会议代表,共同出席各种会议。单从治病方面说,他等于是我们家的“专职医师”,大病小情,一律先找他。即便不属于他的医治范围,也必须听他的意见,推荐别的医生。其实,后来我与许多医生都熟了,但习惯性的仍然找他,别的医生朋友甚至有点“吃醋”的意思,我也不管,照旧我行我素。因为立忠兄的医术好,态度又热情,有些同事朋友也都通过我介绍找他,他也是一如既往的热情招待,认真诊治。

因为德高望重,后来他被选为市政协副主席,级别比他们医院的院长还高。但是,除了在开会的主席台上就坐之外,几乎看不出适合当官儿的影子。除了应酬,他仍然坚持看病,仍然热情的对待患者,既没有政客的城府,也没有文人的矫情。病人们仍然把他当做医生,朋友们仍然把他当做朋友。对我更是没说的。我喜欢在酒场上呈能,喝出了一身的病。每次找他看病,他都会以兄长的口气谆谆教导我:"你的酒不能再这样喝了。如果戒了酒,有什么毛病也没有了。"当然,每次我都是虚心接受,坚决不改。

    现在他已是古稀之年,早已退休,被一家私营医院聘为主治医师,继续他的杏林生涯。

    前几年我在老家为父母坟墓立碑,由于玉明兄撰文,立忠兄书丹。立忠兄的字俊逸娟秀,光泽荆门,我心里始终感念不已。字,不但刻在碑上,也刻在我的心上。为此,我曾经撰文写道:

   “安立忠,一生安于立忠。所谓“忠”者,一曰忠诚,一曰忠厚。悬壶济世,救死扶伤;忠于职守,精益求精。终生一贯之,是为忠诚;不以公卿布衣动声色,唯以疾病轻重论短长。厚以待人,是为忠厚。诚厚兼具,斯为忠也。立忠兄,信矣。”

2021/3/1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残酷的惩罚
后一篇:充大肚子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