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

标签:
情感 |
分类: 散文 |
女儿回北京,临行前告别,又亲又抱的起腻。老伴用自行车推着她的旅行包一直送到路口上了出租车,我则站在门口,目送她到胡同口。
望着女儿渐行渐远的背影,心里不免感慨起来。倚门之望,终于轮到我了。
倚门之望,是父母对儿女的标志性动作,辈辈相传。记得自己年轻时,母亲就这样早上送出门,傍晚再迎进门。尤其是进城与我同住以来,天天如此:早起上班,我已经骑上车子走远了,母亲还一直在望着,直到我转过弯去,再看不见为止;晚上下班,还没进胡同口,母亲早已站在家门前翘望了。有时候在单位有应酬,回家很晚,母亲等到张灯还不见人影,直到妻子喊她吃饭,知道我不会回来吃饭了,她恋恋不舍的再望一眼,才怏怏的回屋吃饭。姐妹们有时候笑话她:“你说你儿子有嘛好看的?”母亲反驳道:“就是爱看,觉得好看!”
其实,我也不知道究竟有什么好看的,甚至还会有点不以为然,觉得可能是人老了的缘故,拿不起放不下的。时间长了,对母亲的这个“标志性动作”也就渐渐地不在意,“熟视无睹”了。最初的时候,临走还会回回头,说一句:“别送了,回去吧!”后来,干脆出门上车,连头也不回,母亲毫不在意,照样远接远送的。久而久之,每次回家,如果在门口见不到母亲的影子,心里反而有点不习惯起来。
母亲的身体不好,到最后一年多,只能拄杖而行了,却仍然坚持着目送目迎,别人劝也没用。母亲走后,打发老人入土为安之后,再下班回家的时候,远远看见门口空荡荡的,才意识到站在那儿的那个人不在了。进了家门,自个儿躲进书房,狠狠地流了一回泪。
现在,母亲的这个角色,终于轮到我与老伴了。什么事轮不到自己身上,就永远不懂得其中的滋味,如今,我终于体会到了母亲当年的感受。但是,究竟是一种什么感受,喜欢?幸福?自豪?牵挂?担心?说不清楚。但有一个词可以精准的归纳,那就是“爱看”。愿意看,喜欢看,仿佛每天都能从儿女的脸上看出令自己幸福的东西,永远也看不够,哪怕让自己站成一尊雕像。
从儿女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幸福;然而遗憾的是,看我的那个人却不在了。想被看一眼而不得,人生至痛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