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北排河

标签:
文化 |
分类: 散文 |
日记:1979,3,14
上午初中指挥部的汽车来工地,天津市南郊区太平村公社翟庄子大队。指挥部住在大队部。今年的工程是北排河。
日记:1979,3,17
晚饭后,指挥部召开全体人员会议,分配人员。政工组人员有:袁培、齐安坤、樊立昭、赵洪江、刘爱芝、赵素青、崔成春、何福利、郭振立、李洪勉。
日记:1979,6,12
上午11点15分,与刘爱芝、赵素青、孟宪有、樊立昭、安立忠、以及工程科的王建福、尹学平,坐指挥部卡车退场,返回交河。
经过紧张的筹备,1979年根治海河的春季工程——北排河扩挖工程,终于开始了。3月14日,我随着指挥部有关人员,坐着指挥部唯一一辆解放大卡车,来到了工地。沧州地区海河指挥部驻扎在黄骅县的吕桥公社,而交河县海河指挥部则住在离吕桥只有几里地的天津市南郊区的太平村公社翟庄子村。我们住的是大队部,还有部分住在村里的村民家里。而各公社民工连则在村周围搭起窝棚,安起了锅灶,安营扎寨了。
北排河就在村子的北面,因为多年的淤泥,河道变得狭窄,影响洪水的流速。现在的工程,就是对旧河道进行扩挖。几个地区的民工有几十万人,全都集中在一条河道里,真的是人山人海,前不见头,后不见尾,那规模之壮观,只能用“震撼”来形容。有时候,民工们起哄,一起呼叫,颇有山呼海啸的气势。
人员聚集,我终于见到了指挥部政办室全体人员的面。除了指挥部常驻人员,还有临时抽调来的“聘干”,分工如下:
袁培,政办室主任,负责全面工作;
李洪勉、樊立昭、崔成春负责文字资料工作;
齐安坤、何福利,负责安全保卫工作;
赵洪江,负责电力工作,包括广播线路的维护;
刘爱芝、赵素青,工地广播员。
我们资料组的工作,主要是起草文件,组织会议;下基层采访,编印《海河简报》;采编工地广播站的稿件等等。
全县有六七千民工,二十多个公社民工连一字排开,绵延数公里。各民工连的连部与民工窝棚,都搭建在里工地很近的地方,我们的采访,就顺着这晚宴数公里的工地窝棚进行。总结各连队的先进工作经验,采访好人好事;回来后,编写成稿件,一是编印简报,二是供广播站广播,三是为地区指挥部提供汇报材料以及为地区广播站投稿。同时,我们还要负责广播线路的检查与维护,几乎三两天就要“查线”一次,从东走到西,走走停停,一次查下来,就得小半天。
本期工程,我们是3月14日进场,6月12日退场,整个工期近三个月。这么长的时间,这么多的人,加上各种人际关系与利益的纠缠,海河工地上每天都发生着各种的“奇闻异事”,现在想起来,还忍不住暗自发笑。当然,除了笑声,应该还有眼泪。这些,还是留待以后慢慢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