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微澜

标签:
文化 |
分类: 杂谈 |
我的日记,始于1975年,迄今未辍。闲时翻阅这些文字,寥寥数语,便能引出诸多回忆,里面隐藏了大量的历史信息。近半个世纪过去,在经历了诸多起伏跌宕之后,重新审视这些日记,引起了很多的对历史,对人生,对世界的思考,并开始把这些新的思考与领悟用文字记录下来,遂有了《日记里的历史记忆》系列。这只是第一部分,我把它定名为《出走》。它反映的是从日记开始到1978年底,我在老家生产队劳动期间的生活。身未动,心已远,由于不甘于农村这种封闭而落后的环境终其一生,开始了走出乡村,走向外面世界的精神突围。1978年底,由于文化馆朱振岳与孙柏昌二位恩师的引援,我终于离开了那个生于斯长于斯,爱于斯亦恨于斯的老家,开始了另一种新的生活。从此,再也没有真正的回到那个虽然魂牵梦绕却不愿再回去的地方。
这算不算是突围成功?是,也不是,只能算是一种出走。往后接下来的,仍然是一段不算太漫长但很辛苦的漂泊之路。若干年后,才终于在眼下这个小城站稳了脚跟。所以,我的这个《日记里的历史记忆》系列,会继续写下去,接下去,还有《漂泊》、《根据》以及《归隐》等。
通过日记对历史的这种打捞,令我入迷。单篇看,都是鸡零狗碎,一地鸡毛;但多了,连在一起看,就成了一幅社会的百态图,一段时代与历史的记录。作为一个草芥之人,视野有限,心力也有限,我能够做到的,就是实话实说,不夸饰,也不隐瞒,力图为我所经历过的历史做一次复盘,重现那个时代的现场。举例说,当年老人家去世时的那段历史,我既没有愤怒声讨,也没有坚决拥护,只是通过自己的观察与经历,记下那个历史巨变在中国的一隅所引起的涟漪,让现在的人们重新认识在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所发生的历史真相与社会生态。而这些,在主流文献里是看不到的。其实,我提供的,只是一个另外的视角而已。
这些文字是粗糙的,思考也是浅显的,还有待于今后的愈加努力。我知道,我的语言系统与主流语言系统不契,其实,我也从未期望着被主流所接纳,因为我本就是一个不易被招安的人。我的文字是写给自己,也是写给我的朋友,以及想看的朋友看的。
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