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伯父转业

(2021-02-25 00:04:34)
标签:

文化

分类: 散文

                   ——日记里的历史记忆(74

伯父转业

日记:1976,6,1

收到伯父信。1,去年,伯父患急性胃炎,吐血,住院三个月。2,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伯父所属单位要改为工厂。所在单位干部原则上留本单位,办理转业手续,脱军装。如果不留单位,要转地方。3,营以上干部40%由国家统一分配到边远地区,冀鲁豫皖四省籍干部,60%回本省。如回地方工作,也只能在本县。4,转业前,准备回老家一趟,请家里拿主意。

日记:1978,8,21

接到伯父17日来信,他已经接到通知,转业到泊镇自行车厂。

日记:1978,11,3

伯父于昨天回到泊镇。今天让李西助捎来口信,要我们明天去泊镇接。

日记:1978,11,4

上午与父亲、西猛叔去泊镇。伯父转业到泊镇自行车厂中轴分厂,任副厂长。

下午,伯父与送他来的海军军官于同志乘坐小轿车回庄头。晚上回泊镇。

                           ------------------------------------------

父亲没有姐妹,只有一个同胞哥哥,也就是我的伯父。伯父长父亲五岁,十八岁那年,不顾祖父祖母的反对,从家里偷了两个饼子,悄悄地投了军。解放后,由陆军转为海军,在北海舰队司令部任职。

1976年,接到伯父来信。说可能要转业回老家,征求家里人的意见。家里人都很支持他回老家,最好是全家人都回来,因为祖父还健在,如果一起回来,我们这个大家庭就团圆了。不过,此后一直没信,直到19788月才接到伯父的信,说转业的事情已经定了,转到泊镇自行车厂。但只是他自己回来,伯母及姐妹们都要留在青岛,不肯跟他回来。祖父与父亲都觉得伯父这么大年纪了,一个人在泊镇孤苦伶仃的,就回信坚持要他全家人都回来。任沧州地区人事局局长的堂伯父李栋也给伯父写了信,也是这个意见。为此,堂伯父还发了火。不过,伯父还是拧不过伯母与姐妹们,仍然是独自一人回来了。

1978年年底,伯父回到了泊镇。他捎口信叫家里人去接,我与父亲等人都去了。匆匆见了个面,便打发我们回来,说下午与送他回泊镇的部队干部一起回村看望。下午,伯父与送他来的海军军官于同志乘坐小轿车回庄头,与家人见面。在家吃过晚饭,就回泊镇了。

伯父回到泊头后,先后任自行车厂副厂长、帆布厂党委书记兼副厂长,最后,在市机械局副局长的位子上离休。因为伯母和我的那几个姐妹却说什么也不肯跟他一起回来,所以,直到一九八四年离休回青岛,伯父过了五年多的分居生活。在这几年的时间里,他的日子过得不好,一是生活无人照料,毕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二是多年部队生活养成的性格,使得他与地方工作不太适应,注定了在官场上的孤独。他与地方上的同事关系处得不好,同单位的一把手发生了严重的矛盾和冲突。他公然声明要去告他,并当着人家的面写了告状信,贴上邮票,到邮局去发。这种做法,虽然磊落,后果却很严重,毕竟人家对他恨之入骨,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的,全仗着他是军队来的老革命,地方上也不敢把他怎么样罢了。

转业到地方以后,伯父回老家的机会就多了。但说老实话,村里人对他的评价并不高,尤其有两件事犯了农村人的大忌,引起了族人的愤怒。一件是,祖父在临终前,向伯父提出要个钱儿,两块就行,伯父却说:“你要钱还有什么用?”意思是你卧病在床,有钱也没法花,竟予以拒绝了,而在当时,他一个月光抽烟就得四五十元。祖父没再说什么,但他的失望与愤怒是可想而知的。所以村里人都说,他就是不能花,临死前要两块钱,在你手里算什么?第二件是祖父死后,伯父坚持不趴灵带孝,理由是他身为国家干部,不能做这种迷信的事。这在族人眼里,简直就是大逆不道。晚上,一屋子的人对他大加讨伐,却也没有使他改变主意。出殡的时候,全家人披麻戴孝,他却骑着自行车到了墓地。但是,我注意到了,在祖父下葬的时候,他虽没象别人那样放声痛哭,却是一脸的泪水。

伯父离休后,回到了青岛。我父亲病重的时候,我曾经给他打过一次电话,想在父亲的走之前让这一对同胞兄弟见次面。电话是伯母接的,一听我的意思,就大倒苦水,先是说伯父的身体不好,动身很困难,继之又说经济拮据,意思是没有路费。听了伯母的话,我很难过,就挂断了电话。从那以后,一直都没接到伯父的电话,伯母果然没有将情况告诉他。直到父亲已到生命最后时刻,刚刚得到消息的伯父终于来了电话,他很焦急的问我究竟是怎么回事。我简单的说了说情况,只听见他在那边焦急地自言自语:“这可怎么办呢?”听得出,他很想回来,但回不来。看他十分为难的意思,我就说:“实在不行就算了,明天我们就回老家了。”在父亲的弥留之际,我将电话的情况对父亲说了,父亲听了一声未吭。我知道他会难过,但我无能为力,我已经尽力了。 

想想伯父这一生,不禁生出许多感慨。作为军人,他们那特殊的经历,造成了他们那一代人的性格悲剧。多年的戎马生涯,养成了他们的正直、磊落和豪爽,同时,却又失之于简单和粗糙。伯父曾讲过,在解放太原的战役中,攻城被阻,我军伤亡甚大。一位指挥员大怒,大手一挥:“那个连不要了!再上一个连!”那口气,虽果断却又冷酷,一个连的生命就在他挥手之间没了。战争对人类造成的最大悲剧,就是对人性的戕害。所以,当伯父在河间打仗的时候,祖父冒着生命危险,步行二百多里去看他,可他在和平年代,却十几年没有回家。这当然不是只用一句工作忙或其他什么理由就可以讲得通的。战争使军人的情感变得粗糙,缺乏细心。比如伯父拒绝祖父临终前两块钱的要求,并不是他舍不得那两块钱,而是他真的认为祖父巳无法亲自买东西,所以无要钱的必要。可是,他却疏忽了祖父的心理感受;他不为祖父趴灵带孝,也许是真的认为那会对国家干部的形象带来不好的影响,并不代表他不孝敬自已的生身父亲,满脸的泪水已经说明了问题。只不过他的行为方式不易被人接受罢了,让人在感到可敬的同时,却又感到可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二舅上访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