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掴书记”的“家臣意识”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 |

这几天,河南济源市委书记张战伟因为当众掌掴市政府秘书长翟伟栋而成了炙手可热的网红,人们纷纷指责他的作风跋扈,“权利任性”,一把手变成了“一霸手”。这些评论,都有道理,但似乎又都有点隔靴搔痒。跋扈也好,任性也好,统统都是真的,但这都是“其然”,而不是“所以然”。你以为张战伟就不懂得这些道理吗?非也。请看下面这些文字:
“权力任性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
“如果权力信马由缰而不受约束,就会出现践踏权利或市场失灵的现象。”
“人治的突出特征是‘无法无天’,表现为权力人格化,权力过分集中而不受制约,个人意志凌驾于社会和法律之上。”
“法治缺位、人治盛行,崇拜权力、顺从权威,显规则缺位、潜规则盛行,是封建专制糟粕所在。”
“国家法律是公民不可触碰的底线,党规党纪是党组织和党员不可触碰的底线。”……
这些话好像就是针对张战伟这种人说的,而且说的也很到位。但你知道它是谁说的吗?不是别人,正是张战伟本人。在掌掴翟伟栋一个月后,堂而皇之的刊登在他主政的济源市党报第一版显著位置;而这篇文章是转载的,原文于2015年发表在第11期《学习论坛》,斯时,张战伟尚未就任济源市委书记。
这说明什么?说明张战伟懂得市委书记不能掌掴政府秘书长。明明懂得,却偏偏要做,除了表面的跋扈、任性,还因为他的潜意识里并没有把他的下属当做平等的同事,更没有当做平等的同志。这里,他把自己当成了家长,而把下级当成了“家臣”。
家臣,是指春秋时各国卿大夫的臣属,卿大夫家的总管叫宰,宰下又有各种官职,总称为家臣。后亦泛指诸侯、王公的私臣。
其实,“家臣”与“家奴”是一回事。家奴就是属于个人的下人,他与家臣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是为主子出主意,一个为主子跑腿;一个是体力劳动,一个是脑力劳动,但本质是一样的,都属于主子的奴才。是奴才就得守奴才的本分,僭越是断断不行的。主仆不同席,因为身份不一样,哪能坐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呢?比如说,济源市委的机关食堂平时多为“非济源籍领导用餐地”,主子正在那里用餐,你一个小小的秘书长,居然也在这里吃饭(虽然是躲在一个角落里),这不就等于主仆同席,犯了“天条”,乱了“朝纲”吗?主子训斥你几句,你还不服,还要争辩,不扇你耳刮子才怪呢!别人看不公没用,因为这是我的“家事”。
与朋友提起此事,我开玩笑说:可惜愚公生不逢时,倘若当年张书记在世,一巴掌扇过去,太行王屋二山早就被扇走了,哪里还用得着他领着一班孀妇弱子每天挖山不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