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窗花

(2021-02-19 00:07:09)
标签:

文化

分类: 散文

                      ——日记里的历史记忆(70

窗花

日记:1978,2,5

在家与父亲写春联,锡绥叔也来帮忙。

姐妹们在忙着剪窗花。我也参与,剪了一个喜字,一个春字。
     
傍晚,与锡绥叔给胡同里各家贴对联。我刷浆糊,他负责往门上贴。

                --------------------------------------------------------

过去在农村,花格子窗很少见。我们村除了祠堂里古色古香的花棱大窗,只有泽霆爷家的窗户是简单的花棂子。而泽霆爷是读书人,当过区长,自然非一般庄稼人可比。多数庄稼人家的窗户,都是那种直线加方块的格子,而且没有窗扇,用纸糊窗。糊窗户的纸,也因为经济条件的不同而分为三六九等。玻璃窗几乎是没有的;一般的只用旧报纸糊窗户,因为报纸厚,透光性差,屋里常年都黑乎乎的,坐在同一条炕沿上,几乎都看不清对方的眉眼;好一点的用一种毛头纸,很粗糙,甚至连厚薄都不平均,但显然要比报纸强多了;最高级的是用一种叫做“粉连丝”的纸,质白而薄。用这种纸糊窗,屋里十分亮堂。有钱人家更进一步,用桐油将窗纸油一遍,不但窗纸更加透明,而且还更加禁得住风吹雨打。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我家的窗户纸是随着条件的转变而转变的,经历了一个由旧报纸到毛头纸再到粉连丝的漫长工程。即便有了粉连丝之后,最初是用它糊窗,时间一长,窗纸破了,舍不得再买新纸补上,就用其他劣质纸代替。看上去就像一件新衣服打了旧补丁一样,看起来很不舒服。不过时间再长就好了,补丁一多,新衣服变成了褴褛衫,就谈不上好看不好看了。尤其是风一大,雨水淋湿的窗纸就破了。被吹开的窗纸,在风中古达古达的响一夜;而且通过纸窟窿钻进来的冷风吹在脸上,就像刀子割,冻得我赶紧用被子把脑袋蒙住。

换新窗纸,一般都是逢年过节。庄稼人虽穷,也有爱美之心,起码图个喜兴。所以心灵手巧的姐妹们就成了糊窗的主角。她们用红纸剪出了一幅幅精美好看的窗花,有花卉,有动物,还有大头娃娃。我也跟着起哄,但这些都很复杂,我就专拣简单的学,学的最快的是剪红喜字,都是直线,几折几叠再一剪,一个红双喜字就成了。姑奶奶家是纪晓岚的后人,曾经阔过,我从她家弄来一块书本大小的玻璃,安在窗户上,还特意用红纸贴了红边。不但更明亮,而且显得更豪华了。我最喜欢冬天玻璃上结的冰凌花,千奇百怪的,很是好看;看的厌烦了,哈几口热气,冰凌花就化了,露出室外的风景。我还喜欢在窗户上“创作”,在窗纸上画画儿。那时正被父亲逼着练毛笔字,我兴之所至,在雪白的窗纸上进行“书法创作”,那字写的歪歪扭扭,像一个个黑色的癞蛤蟆。姐妹们显然不愿让我的这些大作与她们美丽的窗花并列,就把状告到母亲那里,被母亲勒令把写了黑字的窗纸撕了,重新糊了一层。

随着时代的发展,窗户也在进化,渐渐地,由独扇窗改为“活窗户”,也就是分成上下两扇,下面是固定的,而上面那扇是活的,天热时就将它撩起来,用一根木棍支住,或用绳子吊起来;后来又改成三面的,即下面仍然是固定的,上面改为对开两扇;再后来就改成玻璃窗,纸窗就永远的退出了历史舞台。

窗户虽然不大,却决定了你的生活环境的明与暗,生活质量的优与劣,从而也决定了你的生命的质量。因为常年生活在黑暗中的人,他的生命也不会亮堂;而贴在上面的窗花,则象征着人在灰暗的生活环境当中一种出于本能的审美需求。也许,这是生活当中的一抹亮色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钻洞
后一篇:料场的风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