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当过饭店老板的食客不是好哥们儿

标签:
美食 |
分类: 散文 |

中午,树林刘弟请饭,到清真寺附近的一家饭店吃炖羊排,我与几个死党屁颠屁颠的去了。
从前,与树林一起下馆子的机会并不多,因为他自己就是开饭店的。撇开自家饭店去别家饭店请客,总是有点不合经商之道。近年他把饭店盘出去了,这才有机会到别的饭店当“上帝”,享受一把被人伺候的惬意。当然,他心里美,是必定要与朋友分享的,所以我们哥几个就成了最真诚的分享者。
与树林的渊源太深了,屈指算来已经三十多年,就是活过百岁,也是三分之一的时光了。他是商家,我是消费者;他是老板,我是食客。按理说,买与卖的关系基本都是相互抵触的,但我们不,生生的把老板与食客做成了铁哥们,这在金钱至上的市场经济时代是很难得的。
结识树林,是在八十年代末。当时,他在我工作的单位附近开着一家小饭店。门面不大,但他对菜的味道是很讲究的,故而我的同事基本都到他的饭店就餐,不敢说每天都去,一周里起码四五次是有的,有时候甚至一天去两次,比在自己家里吃饭都多;像我这样的“半边户”,几乎把他的饭店当家了。闹非典那年,饭店基本都关门不让营业,我照去不误,前门不开就走后门。平时去吃饭,树林顶多露个面,敬杯酒,顾不得坐下来正儿八经喝一次;一闹非典,反倒成全了他,踏踏实实坐下来,喝不好不拉倒。
相处得时间长了,就容易产生感情,与树林便是如此。如果来了客人,他必定亲自带着一道菜去敬酒,叫虚荣的你觉得倍儿有面;如果是自家人下馆子,他干脆连饭钱都不要了。
不过,感情深了,往往就把自己不当外人,尤其是我这种瘪瘪咧咧的人,更是难伺候。哪道菜不合胃口了,就会发火,喊着嚷着叫老板来问罪。树林其实不是个好脾气的人,但面对我的训斥,甚至是无理的挑剔,永远是一副笑眯眯的样子,把吃了一半的菜撤下去,重新上新的(当然是免费的)。 还有的时候气不顺了,赌气长时间不去他的饭店,但他从不在乎,逢年过节,照样带着炸好的丸子鱼肉去登门看望,弄得我都有点不好意思,过几天就“回归”了。有人说,这就是刘树林的精明之处,维护客户就得这样。我说,不对,树林做买卖并不都靠算计,还有情感。这么多年过去,早已经没有“经济关系”了,可他直到现在,一仍如此。
这三十多年,树林的饭店从小吃部到大酒店,生意越做越好,饭店地址也多次搬迁。而我们哥几个就像追星的粉丝一样,他走到哪里,我们就跟到哪里。也不是有意捧场,其实就是情感使然,买与卖的关系,变成友情,乃至亲情了。
现在,我退休了,他的饭店老板也不当了,在一起喝酒的机会反而多了。人老了容易寂寞,有树林这样的朋友经常聚聚,喝点酒,聊个天,消磨无聊时光,真的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