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冥诞念亲恩

标签:
情感 |
分类: 散文 |


母亲嫁给父亲的那年,父亲虚岁十七,母亲十六。我听别人说过他们结婚时的情景。父亲头戴礼帽,身穿长袍,骑着马,到母亲娘家去接亲;母亲则是头顶红衭,一身红装,坐着一顶喜轿而来。后来,父亲的礼帽与长袍一直保留着,我小时候经常穿戴着与小伙伴们玩游戏;文革期间,生产队搞文艺演出,排演《不忘阶级苦》。西猛叔在里面扮演地主,戴的就是这顶礼帽,身上穿的也是父亲娶亲的长袍;再配上一副墨镜,就是典型的地主形象了。
父母结缡,也算是一门当户对的婚姻。当时父亲是书香门第的落魄子弟,母亲则是被斗地主的薄命千金;但是,二人命相有点不对,一属鸡,一属狗。古人云:鸡狗不到头。“狗撵鸡、满天飞,金鸡见犬泪交流”,预示着婚姻不顺。所以,父母一辈子磕磕绊绊,直到老年才算和睦起来。不过,两人最后还是情笃意厚的。母亲从三十多岁就得了冠心病,时常发作,一发作起来就挺吓人的,最严重的一次,两个小时摸不到脉搏。她的身边幸亏有父亲的陪伴,稍微感觉不对,马上拿药给母亲吃下,病情才慢慢的恢复。父亲走得早,弥留之际,心里还牵挂着母亲,对我们说:“我就是放不下你娘的病。”
父亲是2000年走的。1997年,父亲查出了结肠癌,连着三年大手术,最终也没能挽留住老人的生命,永远的停留在68岁(虚岁);而母亲在父亲驾鹤之后又活了不满八年,2007那年,她虚岁七十四,大家都以为顺利过了“闯年”,没想到,那年的6月22日,终究还是撒手人寰,追随父亲而去。
“先严锡紾公,辛酉年十月十四曰生,庚辰年十月初六日卒(公元
父母养育我姐弟六人,诗书传家,礼仪立基,仁爱为本,宽厚是则。荒年未遭饥馁,贫岁未弃诗书,乱世未伤肌肤,俗界未染红尘。现今各自成家,家道和洽,生活小康,人丁兴旺;孙辈愈加脱颖,事业有成,咸披父母之恩泽,得父母之荫佑也。”
今年是父亲去世20周年,而母亲离开我们也已经十三年了。都说岁月会洗去心内的哀伤,其实不是的。生活中,不管是读书、看电视,还是与人交谈,任何一个细小的细节,都会使我联想到自己的父母,眼眶里每每都满是泪水。我终于理解了什么叫“没齿难忘”。
今天是父母的冥诞纪念日,没有任何的祭祀仪式,就以这篇小文,作为献给父母的牺牲吧。
双亲大人,尚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