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肖泰
肖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5,273
  • 关注人气:3,79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私囊”

(2020-07-30 00:35:54)
标签:

美食

分类: 散文

     

“私囊”

 si/nang”是我们这一带的土语,但究竟是哪两个字,我真是拿不准。查遍所有字典,也只有“私囊”一词,却音谐意不谐。它并不是指“私人钱袋”,而是指食物发霉、变馊的意思。曾经有一个真实的笑话:一个外地人来到泊头,听人老是说“私囊、私囊”什么的,不懂什么意思,就向一位老先生请教。老先生解释一番私囊的含义,对方仍然不明白,老先生就一改浓重的泊头乡音,用标准的普通话大声告诉他:“sinang!”最终对方也没弄懂。有一段时间,我们都用这个典故逗趣。在饭店里遇到饭菜做的不好,就会把服务员喊过来。服务员诚惶诚恐的问怎么啦?我们就故意用普通话告诉他:“私囊啦!”还故意把囊字拉出很长的音。年轻的服务员也不懂,于是,大家就哈哈大笑起来。

现在的年轻人没经历过那个特殊的年代,当然不懂,但上年纪的人都懂得。过去每家的生活条件都很差,即便饭菜“私囊”了,也不舍得丢掉。我在老家就见识过过这种东西。蒸的窝头过了四五天,上面都有了斑点,掰开看,能够拉出长长的丝,散发出一股怪味。当我拿着“私囊”的窝头皱眉头的时候,母亲一把夺了过去:“你不愿意吃,我吃!”说着,剜去了霉斑,就往嘴里填。她故意做出一种很香甜的样子,其实我注意到她的眉头也轻微的皱了皱,只是瞬间就消失了。我当时还挺纳闷:怎么大人喜欢吃这种东西。成年之后才明白,那里是什么喜欢?其实不过是一种节俭,当然这种节俭是被逼出来的;而且,母亲争着吃,还是对我的疼爱。

如今的日子好了,还有了冰箱,谁也不会吃那种“私囊”了的食物,孩子们没见过,当然不懂。专家们反复强调隔夜的饭菜不能吃,说是容易得病之类。说也怪,当年很多人都吃过“私囊”食物,身体却都杠杠的;如今人们讲究了,得病的却越来越多。

原因何在?想了想,也不无道理:食物没“私囊”,人心“私囊”了。比如说那些中饱私囊的人们,心里可不就是变馊了吗?

从这种意义上说,“sinang”写作“私囊”,也是有道理的。

                                                                     2020/7/3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敏感的沙果
后一篇:赛金花之冤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