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告”的用场

标签:
文化 |
分类: 读书札记 |
近日,淘到1971年的《解放日报》合订本。翻阅了一下,发现1971年1月8日的第四版右下角有一则简讯,很有意思。题目是《美国军用飞机侵入我领空
“新华社北京1月7日电:一月七日十三十二十一分至十三时二十三分,美国军用飞机四架,侵入我云南省勐腊东南地区领空;同日十五时十一分至十五时三十六分,美国军用飞机又一架侵入我广东省西沙群岛的东岛、永兴岛地区领空。对于美国军用飞机的这种军事挑衅,我外交部发言人奉命提出第四百七十九次严重警告。”
简讯没有提到这四百七十九次严重警告是在多长的时间段。不管是多长的时间段,四百七十九次也够频繁的;同时也说明,这么多次的警告恐怕也只是警告而已,警告完了也就完了,没有了下文。其实这也可以理解,毕竟中国当时的国力与军力都不足以与美国抗衡,只能有气无力的抗议几句。后面没有应有的惩罚措施,警告也就是虚应一下而已。
有意思的是,当年的这一幕,如今又重新上演了:最近美国的军用飞机加上军舰频频到南海地区秀肌肉,挑衅闹事;我国政府也仍然是反复警告。只不过此时非彼时,2020年的中国不再是50年前的中国,现在的警告,应该比当年有底气得多。有底气的警告用不了几百次。俗话说,有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再四。几番警告之后,如果仍然淡漠视之,恐怕就有后果了。
是不是这样?且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