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腾的代价

标签:
文化 |
分类: 读书札记 |
从网上淘得一本《晴天》,作者王力,1947年由晋察冀新华书店出版发行。
此书只有薄薄的一本,不到四万字,按现在的标准,也就相当于一个小中篇。它描写的是解放区土改的故事。文笔不错,生活气息也很浓,人物塑造也很生动,带有当时“解放区作家”的独特味道。对于作者王力,我也没有多想,文化界叫“王力”的人太多了。
近日读一篇关于文革的文章,无意中却发现《晴天》的作者王力,居然就是“中央文革领导小组”成员,大名鼎鼎的“王关戚”当中的王力!
这篇文章介绍王力时说道:王力,原名王光宾,1921年8月出生于江苏省淮安县(今江苏省淮安市),14岁时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9年3月由谷牧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王先是在学校里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后被党组织派往东北军六六八团做秘密工作。1940年调往山东《大众日报》工作。1943年,任中共山东分局党刊《斗争生活》主编。在此期间,他写过一本小说《晴天》,始用笔名“王力”。抗日战争胜利后,王力曾先后担任山东分局驻渤海区土改工作总团团长兼党委书记、土改干部训练班主任、中共山东渤海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兼区党委委员。
这也就不难理解,《晴天》里描写土改运动的生活那么细致生动了,因为作者本人就是“土改中人”。
文章还介绍到:1955年,任中共中央国际活动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1958年《红旗》杂志创刊,王力被任命为编委,后来又担任副总编辑。从1960年起,王力受命列席中央书记处会议。1963年,担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从1964年起,受命列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
对王力以后的经历,人们就很熟悉了。调到中联部后,他曾列席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后受命参加中共与苏共的谈判。他曾经十次去莫斯科,受到中央高层领导人的重视。
从初始的敬业,到解放后的辉煌;从文革中的疯狂,再到晚年的惨淡,王力的这一生,犹如坐过山车,跌宕起伏,令人叹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