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疑之囧

标签:
文化 |
分类: 杂谈 |
去了趟单桥,看了回石桥,回来写了篇《单桥献疑》。“疑”者云云,纯属门外之惑,就像乡下婆子不明白皇宫御厨做饭为什么不烧芝麻杆儿;而所谓“献疑”,“不过想以献疑的方式来致敬”罢了,自以为巴结得很。不料,仍然惹得网名为“献县李顺成”的先生心里不舒服,正色道:“建议先生到单桥博物馆看一下,知道了单桥历史、地位、和文化,再写文章时就不会出笑话了。”意思是你写出这种被人笑话的文章,就是因为不了解单桥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之故。
不佞大惭。我看石桥,纯属走马观花,而且马跑的很快,花都没看清爽,就跑过去了。看到的不过是一个粗鄙人眼里的石桥,感受的也是粗鄙人心里的感受。其实,我对石桥本身并无不敬,只是对后人对它过分的装点有点不以为然。岸边曲径,高堆小亭,花坛低栏,古朴的石桥周围那么多华丽而现代的建筑物,令人有一种感觉,石桥处于其间,就像蓬头垢面的刘姥姥一进荣国府,“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纯粹给一帮衣着光鲜的贵妇作耍子;尤其是身边还有个不肖板儿,“躲在他(她)背后,百端的哄他出来作揖,他死也不肯” ,更不肯研究一下贾府的历史、地位、和文化,只知道捧着人家胡乱抓给的果子,一顿乱嚼。
当然,我也只是感觉而已,做不得真的。在满满的都是“历史、地位、和文化” 的石桥面前,我这个乡下人出身的粗鄙人,又何尝不是一进荣国府的刘姥姥!粗鄙固然粗鄙,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对历史还是充满敬意的。其实,当时也确曾想进单桥博物馆研究一下它的“历史、地位,和文化”的,不过,也许是衣冠不整者不能入内,也许是面目可憎者不容进门,门铁青着脸,三敲而不开,虽欲入而不得。不才羞且愧,悻悻却步了。
其实,我等愚钝之人,并不求甚解,即便说些什么,也一仍乡巴佬本色,颇类村里老娘们儿乱嚼舌根子,“献县李顺成”先生大可不必认真,更无需对牛弹琴;弹了,我也不懂。当然,以后文章依旧要写,笑话仍然要出的,就像景区附近“全驴馆”门前的那尊塑像,尽管非驴非马,只要主人喜欢,它就能舒舒服服的待在那儿,穿红挂绿,吃香喝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