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泰按】这是著名作家闻章兄十年前为我拟出版的《与女儿书》作的序。书稿胎死腹中,连累了章兄大作也被湮没。章兄虽未怪罪,但我心里一直耿耿,就像流产的孕妇愧对郎君一样。倏忽间十载已过,再次拜读章兄大作,依然受益匪浅。故而发出来,既算是对章兄的拥趸们有个交代,也作为我们曾经共度岁月的一个怀念。
( 1)
做朋友容易,而把朋友做老不容易。
我与李洪勉,很容易就把朋友做老了。为什么?因为彼此的心灵有好多重叠。且这重叠已经有了30年。30年间的事不说,单说在泊头的时候,他的女儿还是个小小丫头,如明镜未着一尘,可爱、天真,非常讨人喜欢。没想到而今的她已经是大学生而且马上就要毕业了,这让我慨叹人生之快。朋友老了好,但孩子大了好不好呢?这不是好不好的事,而是必然的事。孩子是大人的另一个自己,小时操心,大了还操心,“母年一百岁,犹忧八十儿”,因此世上最难报的是父母恩。
孩子小时,管他吃穿住用,孩子大时,就要管他的念头了。因为有此一念,便会有此一事,有彼一念,便会有彼一事。而此一事与彼一事或许有天地之别。而父母总希望儿女好,儿女好须从好念头开始,但怕的是儿女们错用了心思,因此父母悬心悬胆。
平日,李洪勉活得潇洒,但在儿女事上却真的用心。他不但用心,且还习用文人伎俩,把自己的想法以信的形式一封封写给女儿。且又懒得寄,便在网上发表出来。这样,不但他的女儿看了,别人家的女儿或者男儿也看了,这样一来,我老友的父亲形象便显得很宽阔,也果然很宽阔,很有点像孟子说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了。大概他也感觉到了这里头的好意思,因此便把这些信整理出来,付梓印行。
(2)
有网友说李洪勉这父亲当得太累,有几分像碎嘴婆婆,亦有人说他的观念没能脱离世俗,但有更多的父母把这些信保留下来给儿女看,亦有更多的儿女感知到了父爱的博大与细致。这里头没有谁错。因为茶壶有嘴亦有把,有底亦有盖,角度即是理由。若让我说,我不说他的观点对错,而说他做此事的出发点。
以爱作津梁,他是为女儿好。他若是不琐碎,爱意如何表达?他若是不世俗,爱意如何落实?虽然琐碎和世俗在别人那里不一定是必须的,但在他这里是必须的。不仅仅因为女儿是他的,更因为他自己经过了几十年的人生揣摩,以为这样才是对的。他已经感觉到了自己人生的顺逆所在,他已经把持住了好多但仍有欠周至之处。他知道何为高尚,何为良善,但亦知道人生之险峻,他像是在曲折的群山中流出来的一脉水,映着日出月落之姿和密树繁花之影,但也映着怪石的狰狞和裂崖的危倾。这让他为难。他愿意儿女人生直捷、快乐,但又知世事曲折、繁复甚或烦复,他愿意儿女人事简约、平正,但又知人心难测,不得不防。他顾这头,还要顾那头,说了这个还要说那个,总想说透彻些再透彻些,但却难以说透彻,或者已经透彻了,却还要说。这便是爱了。爱愈深,意愈切,话语就越不够用。这便是琐碎的因由。人一琐碎,便落世俗。因此他是琐碎也有道理,世俗也有道理。
我被他的爱所感动。他爱儿女胜过了爱自己。他时时处处为儿女设身处地,工作、家庭,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家庭中的伦理情分,点点滴滴,无微不至,我想如果他能够替代,他真的会那样去做。哦,不,他已经在做着了,他是认认真真地在心里一遍遍地当起了儿女,择业、择友,立业、成家……情境是揣摩出来的,也有可能是真会遇到的。我想,作为他的儿女,有这样一位碎笔老爸和那样一位碎嘴老妈,应该感到真是幸福。
(3)
闻弦歌应知雅意,洋洋十万余言,透过字面意思,我捕捉着字里行间的隐含之心。我的这位老友,定然有什么深刻的东西作底垫,不然他不会如此缠绵。
我总以为,人生是很简单的事情,人事虽千变万变,但知道有个不变的东西就够了。难道他不这样以为么?他若是很复杂,我们会成为朋友么?难道他不知道简单是好的么?难道他不是因为简单而赢得了好多朋友么?难道他看出来的那么多的复杂不是因为简单才看出来的么?他若是还有一些事没看出来,不正是身陷其中因一翳飞而蔽天么?这么多问号,不需要他回答而需要我回答。
画家韩羽先生画葫芦,别的画家为他指谬,说韩先生你画错了,葫芦的须蔓从不在葫芦上缠绕。韩羽先生说,你说得对,葫芦是这样,可是人呢?别人画葫芦是画葫芦,韩羽先生画葫芦却不是画葫芦。因此韩羽先生是大家。
葫芦须蔓一纠缠,就涵盖出人生意思,可见人生真的很复杂。
但我说,葫芦都不自我纠缠,而人却连葫芦也不如,这还是人么?纠缠真的是人生本意么?
有此一葫芦,我或许会猜出老友本意。
老友当然知道简单好,但他亦深知简单须有前提,那就是世界平正。有彼之平正,才会有此之简单。不然的话,他怕受到伤害。或者说他曾经受到过伤害。为避免儿女再受伤害,才这样不厌其烦。我这样说以为对了,其实恐怕也不对,因为我老友知道病蚌生珠的道理,伤害是坏事还是好事,不在事上,而在于会不会转化。世界上的事没有大小,亦没有复杂与简约,关键在于心灵的宽窄和境界的高低。既如此,如何才是我老友的那片真心呢?
我来告诉你,我老友仍旧很简单,简单到他以为有了这些信作人生参考,人生就会变得简单。他错了,人生是活的人生,就如下棋,不是一方的事,不能提前设好了步骤,只能随机生发,纸上谈兵没有实质上的意义。棋死几次都不要紧,只要知道死在什么地方。我老友是下棋高手,当然知道这个,那么他为什么还要知其不可而为之呢?
其实只要仔细看就知道了,他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以善意为底色。他的复杂,正是以简单为考量。“真正的幸福感来自于内心的宁静与祥和”,“真诚。以真诚始,以真诚终;付之于真诚,收之于真诚”,“我希望我的孩子早些悟到这一点:在生活中,要尽量做到宽容。这既是为别人,最终还是为你自己。否则,你就不会有真正的快乐和幸福。”这些话在他的信里是托底的。而儿女的不幸福,而所有人的不幸福,正是有违内心的本真。而内心的失真与人事的失和有着关联。因此,我老友无私,把他的这把人生钥匙示人。其实他在把钥匙交给人的时候,实是在想,若是没有门锁多好啊。
简单与复杂,本没有区别。在复杂的人那里复杂,在简单的人这里简单。我老友表面上是在说复杂,其实他
说的却是简单。不信么?请读李白诗:
罗帏舒卷,似有人开。明月直入,无心可猜。
2009年12月20日于石门自在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