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笛短吹(四三)

(2019-09-21 02:31:54)
标签:

文化

分类: 散文

127,行人

世界上的行人分两种:有目的走路的人与无目的走路的人。

有目的走路的人,是那些为了办一件什么事必须走路的人,在他看来,走路只是一种手段;无目的走路的人是指闲来无事,在马路上闲逛的人,在他看来,走路就是目的。

但是,闲逛不是为了健身就是为了消闲,抑或排除寂寞或苦闷;而一旦有了目的,目的也变成了手段。

128,在路上

前些年曾经流行过一个词:在路上。

这个词来源于西方,1957年美国作家杰克·凯鲁亚克写了一部《在路上》,成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作。因为契合了中国青年在经历了文革之后陷入迷茫的心理,故此特受推崇。后来,“在路上”的内涵不断延展或引申,终于成了“精神追求”的代名词,它要的只是过程,而不是目的。

其实,人不可能永远在路上,那会累死的,最终的结果就是筋疲力尽之后的猝死。适当的时侯,还是应该慢下来,甚至停下来,补充一下体力,继续行走。

129,一路走好

挺好的词,被说的变了味,因为它已经成了送葬的代名词,说的是死者在通往天堂或地狱的路上“一路顺风”。倘若现实生活中真的为远行的人送行,说一句“一路走好”,估计多好的朋友也会反目。甚至大打出手也说不定。

很多的好词都被“异化”了,比如小姐,比如牛郎,比如鸡,比如鸭子,比如公仆,比如模范……

天知道是怎么啦。

                                       2019/8/2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