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风

标签:
文化 |
分类: 散文 |
自从住到楼上之后,经常会感觉到一些声音的存在。它有时像几声悠闲的口哨,有时像诗人漫不经心的吟哦,有时像牧童骑在牛背上的长笛横吹,有时像山野澎湃的松涛,有时像少女凄厉的哭泣,自然也有疾风暴雨的呼啸与尖叫……
这些声音,你想听的时候,未必会有;你不想听的时候,它却来了。不问晨昏,不分昼夜,不管雨晴,当然更不关心你的心情好坏。它们到底来自于哪里?
我将这个疑问提供给老伴,她倒毫不犹豫:“风呗!这还听不出来啊?”
其实,我自己也曾经怀疑过是风的作用力;但是,看看窗外,并不是风狂雨骤的天气,即便有点风,也不至于弄出这么大的声响啊。
我带着疑虑开始寻找它的踪迹,寻找的结果愈加证明了老伴论断的正确。没有风的时候,声音确实偃旗息鼓;凡是有声音的时候,肯定有风的相伴。不过,我还是想不通:这么小的风不至于产生这么大的动静啊。
长时间的观察与思考之后,我明白了,确实是风的功劳。住平房的时候,四周被别的房屋挡住,风力减轻了不少,即便风力大,也没有那么犀利与尖锐,自然轻易听不到那么强烈的声音;住到楼上之后就不同了。因为失去了其他房屋的遮蔽,楼层越高,风就越疾,发出的声响也就越大。看上去很轻缓的风,透过门窗的缝隙钻近来,就扩大了它的声音效果,并产生了种种丰富的节奏与韵律。
我终于明白,风神是把我住的楼房当成了巨大的笛子,门窗就是笛孔。每当它高兴或不高兴的时候,就会把它吹响。
这个发现使我兴奋,因为我不用花费一毫一厘,就可以欣赏到美妙的天籁之声。于是,每每乐曲响起的时候,我就会看看这里看看那里,想看看风神究竟是怎样吹响这支巨型长笛的。当我发现声音的轻重疾缓都是通过风力的大小或门窗缝隙的宽窄而作用时,我突发奇想:是不是可以去调节它们,控制它们,从而达到我想要的结果?
于是,当风声响起的时候,我有意把门窗缝隙或者开大,或者关小,甚至完全敞开或者完全关闭,结果,声音真的被改变了,想让它大就大,让它小就小;让它长就长,让它短就短。节奏变了,韵律变了,过去的那些曲子,真的被我改编了!
我不再是单纯的观众或听众,而是参与其中,成了曲作者或改编者。住楼房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居然让我这个连简谱都不识的乐盲变成了音乐家!
一个生活在音乐之中的人是幸福的,我就是那个幸福的人。如果你想来分享这份幸福,就请到我家来听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