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年欢呼老大哥

(2020-01-12 00:18:50)
标签:

文化

                     ——夜读撷珍(6

当年欢呼老大哥

当年欢呼老大哥
当年欢呼老大哥

从网上拍了一份1950年的《两潭组工作日记》。收到之后,我首先注意到的不是拍品本身,而是它的封面与封底。它是由旧报纸做成的,凭着自己多年收藏的敏感,我意识到这份报纸肯定有故事,因为日记是19502月的,报纸的出版日期肯定在此之前。小心翼翼的将它拆开来:果然是19491028日的《人民日报》,也就是说,这张报纸出版于建国不到一个月的时候。我顿时觉得像捡了一个漏,这比那本工作日记珍贵得多了。

第一眼吸引住我的,是第一版的大字标题:《首都三万人集会先农坛·欢送苏联文化代表团》,副题是:“十一个单位向苏联友人敬献锦旗鲜花;苏代表团演出队精彩表演受热烈欢呼”。

报道说:1027日下午二时,首都人民三万人在先农坛举行盛大仪式,热烈欢送苏联文化艺术科技工作者代表团。苏联方面的最高首长是代表团团长、作家西蒙诺夫;而中国方面的最高首长是北京市市长聂荣臻。在会上,西蒙诺夫与聂荣臻分别致辞;之后,十一个单位分别向苏联客人赠送锦旗、花篮以及各种礼物;最后,中苏艺术家进行了精彩的文艺演出。报道配有大会现场的大幅照片。在同日的《人民日报》第一版,还分别刊登了聂荣臻与西蒙诺夫的讲话全文,以及《西蒙诺夫在北京新闻记者招待会上发表的书面谈话》。

上述内容占据了当日《人民日报》第一版的大部版面。

我感兴趣的不是集会的内容,而是集会本身所带来的文化意义与政治意义。

按理说,苏联代表团不过是个文化方面的代表团,团长西蒙诺夫是个作家,充其量不过是个作家协会主席,就是这么一个级别并不高的代表团,却受到了这么高规格的对待:三万人集会,北京市长亲自出席,显然就有点异乎寻常;它所呈现的意义,显然不再局限于文化本身,而具有了特殊时期的特殊政治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当时还没有得到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承认,惟一的依靠,就是苏联老大哥。建国伊始,外有窥视,内有干扰,民生凋敝,满目疮痍,政权还很不稳固。如果没有苏联老大哥的扶持,江山能不能够坐的牢还是个问题;而且,此时的苏联已经相当强盛,是社会主义阵营的领导核心。仰慕在前,有求在后,自然对苏联的任何成员都不敢怠慢。自己不强大,就只能忍气吞声。这种卑微,是任何一个卑微惯了的中国人都能体会得到的。

现在,即便任何一个国家(包括世界超级大国)的总统到中国访问,大约都不会再有三万人的盛大集会,不论欢迎还是欢送。

                                                                 2019/6/2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