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高

标签:
旅游 |
分类: 散文 |
在柬埔寨旅游,你会发现有一个极独特的现象:在各大景点,有一些年龄很小的孩子追着游客兜售纪念品;有些干脆就直接要钱。他们只有七八岁,甚至更小,一张稚气的脸,两只大眼睛,黢黑的皮肤,瘦小的身子,脏兮兮的小手举着纪念品,用着很生硬的中文对你喊着“三元一个,人民币!”我想,心肠多么硬的人也会变得柔软起来,忍不住会买他的东西,哪怕对这件纪念品半点也不喜欢;甚至想送给他一点钱,给他一些帮助。
对于游客的这种怜悯之心,柬埔寨人并不买账。导游小杜一见面就告诉我们:对这些孩子,可以买他的东西,但绝对不可以白给他钱。她说,政府官员曾经公开场合郑重其事的给外国来宾三鞠躬,拜托大家千万不要白给这些孩子钱。因为这样做,不但不会帮助他,反而害了他。
高棉人历来不重视教育,只要不是强逼着,家长就不会让孩子去上学。一方面当然是出于贫困,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他们的认知里面,根本就没有上学的必要。小杜以自己的经历为例。她妈妈是残疾人,靠缝纫挣钱养家,是家里主要的经济来源;她爸爸曾经是建筑工人,失业之后就在家里帮着打下手。下面有四个子女,小杜是老大。小杜自己想上学,她妈妈支持,但她爸爸不赞成,认为女孩子家读书没用,就像中国人所说的“女子无才便是德”。所以,小杜从13岁就开始一边上学,一边打工。在柬埔寨,像小杜这样励志的人并不多,大部分孩子从六七岁的时候就开始帮着家里干活,或者像开头提到的兜售纪念品之类。据说有一名售卖纪念品的小男孩,能流利说出中文、英语、法语、泰语、日语、德语、西班牙语、马来语和菲律宾语9国语言,男孩称这些语言都是“从游客那里学来的”。显然,这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如果能够接受正规的教育,将来一定是个人才;但如果照目前这个样子下去,多好的人才也毁了。柬埔寨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近年开始强制性推行义务教育,但收效甚微,因为家长不重视,野惯了的小孩子更不愿受学校的拘束,老师一不注意,他们便会跑出来去“做生意”。政府之所以再三拜托外国人千万不要给孩子们钱,主要就是怕让孩子们觉得不用学习也可以赚钱,因而也就更不愿意上学了。为了防止有些人“爱心”泛滥,就故意用了“害了孩子”这样的重话来刺激外国人,以杜绝游客为了心理平衡而做出的“滥情”举动。
即便这样,有些人,尤其是上了年纪的大妈心软,孩子一哀求,母性就会发作。我们游览的第一天就发生了这样的事。一位北京大妈实在不忍看孩子可怜兮兮的样子,给了他10元钱。导游小杜不好说什么,大妈的外孙子不愿意了。她的外孙子十几岁,看得出接受新信息比他姥姥还多,于是祖孙俩争执起来,大妈认为自己是在帮助弱势群体,所以觉得自己很委屈。经过别人劝说,俩人才平息下来。
以后再见到那些兜售纪念品的孩子们,我再也不敢轻易“施舍”了。其实,看着那一张张稚气的脸,那种寒酸的样子,心里也是很难受的;只是想起小杜转达政府官员的那句“给他钱就等于害了他”的话,我还是忍住了。我不能为了一点自己的道德满足感而真的害了他们,因为那也是一种自私。
只是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就会辗转反侧睡不着,情不自禁的想起那一张张小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