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价
标签:
美食 |
胡同口有家小吃部,以早餐为主,我从未在里面吃过饭。老伴去上海之后,早餐一般都是出去吃,因为贪图近便,在这家小吃部吃了几回,味道一般。聊天时,老板说中午晚上都营业,不过不炒菜,只供应凉菜以及主食饺子与凉面。于是,我就动了心,给几个朋友打电话,请他们中午到这里饺子酒;约好了之后,又有另外朋友打电话请客,干脆凑到一起,六七个人,小集赶大了。
老板格外开恩,特意给炒了个肉丝蒜薹;一盘猪头肉,是专门从外面买的;另外就是拍黄瓜、豆腐丝之类的凉菜了。这客请的有点寒酸,菜的味道自不必说了,店面不算脏,也不算整洁,东西摆放有点乱;老板的两个孩子在客厅看电视,乱乱哄哄的。说实话,如果不是在我家胡同口,我也不会进这种小吃部。我请来的几个人不是官员就是企业家,都算有头有脸的人物,估计从未在这种地方吃过饭;但都是死党之类,即使心里不爽,也不好意思拂了我的面;再说,朋友聚会,主要是“聚”,而非“吃”;仅仅图吃喝,那就不叫聚会,而叫聚餐了。
在这种地方聚会,自然不宜喝好酒名酒,拍黄瓜就茅台,仿佛拄着金拐杖乞讨,似乎有点不搭。我特意从家里带来一瓶便宜点的白酒;酒杯是那种一次性的纸杯;两张条桌拼成方桌,有腿无背的凳子。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花子酒”。这里最大的好处是喝豆浆方便,因为早晨没卖完,舍不得丢掉,以后接着卖。我大呼:“每人一碗豆浆,大碗的!”看着这些平时衣冠楚楚的高雅之士,个个捧着一只粗瓷大碗喝豆浆,实在令人忍俊不禁。
古人云:菜不济,酒遭殃。这顿酒,照样喝得有滋有味,兴高采烈。最大的高潮是饺子端上来,饺子就酒,才是饺子党的应有之义。得酒忘形,喝到尽兴时,谁还顾得什么身份不身份?
酒足饭饱,打着饱嗝送客人走。目送他们上了轿车,心里忍不住想:这种低等饭店,打工仔来得,官员与大款自然也就来得。下次,得提前提醒他们,别开车,最好骑自行车来。我还想,人果有价乎?定价的用意无非就是待价而沽。沽者,买也,卖也,都卖身了,还讲什么身价?即便真有什么身价,那价也得由老百姓来定,而非自抬身价。老百姓不买账,多高的身价也是“有价无市”。
你懂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