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子子孙孙都贫穷,行不行?

标签:
教育 |
分类: 时评 |
这几天,一篇18岁女生关于自己、关于贫穷、关于希望的文章引发了网友的强烈反响。这名女生叫王心仪,刚刚在高考中取得了707分的成绩,被北大中文系录取。她写了一篇文章,叫《感谢贫穷》。这篇文章反应的,其实是一个贫寒出身的孩子不甘贫穷,在贫穷中挣扎多年,终于跳出了泥潭的励志故事。它所表达的,是一个逆境中的农村孩子对命运的反抗,是“带泪的微笑”,是无奈之后的“感谢”,这就像我们平时所说的“灾难是一笔财富”,但是,这是一笔没人想要,却不得不要的“财富”。假如真的有重新来过的机会,你看她还想要不要!
但是,舆论对此作了过度的解读,有的人煞有介事的真的把贫穷当成了感谢对象,还有的人煞有介事的抨击王心仪对贫穷的“感谢”。我想说的是,你们这样消费一个刚刚从贫穷中走出来的农村女孩,好意思吗?你们哪里来的他娘的这种优越感?
前段时间,我曾经与朋友有过一次争论。他写了一首歌颂城市清洁工的诗,说他们是“城市的美容师”,我问朋友:“既然这个职业这么美好,这么伟大,叫你心爱的孙子孙女一辈子做这个工作行不行?”他很真实的说不行。这次,对贫穷的“赞美”,也属此列。既然贫穷的农村生活那么好,那么值得你感谢,叫你的子子孙孙、“世世代代”贫穷,你愿不愿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至于如司马夹头那样,明着把美国骂的一无是处,却把自己的儿女都送到美国,而且成了美国公民,则纯粹是耍流氓了。那些抨击女孩“感谢贫穷”的正人君子们,站着说话不腰疼,没有从女孩的文章中读出她的无奈、不甘与挣扎,也就罢了,反而嘲笑她“甘于贫穷”,是不是过于轻薄了?
王心仪的这篇文章之所以能够感动千万人,肯定是戳中了人们心中的痛点,需要反思的是造成女孩这种贫穷的环境与根源。王心仪只能有一个,还有千千万万个王心仪,考不了707分,只能继续在贫穷中挣扎,也许一辈子都看不到挣脱出来的希望,你先去问问他们感谢不感谢贫穷,再来写那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狗屁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