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散

(2018-06-09 00:12:40)
标签:

文化

分类: 散文

    书散 

(送走八批书,书房仍然满满) 

                              ——与书相依为命(4

老伴不愧贵为家长,每临大事有静气。听到我家面临着搬家的消息,她并没有惊慌,先是找外甥女商量,借用她家长期闲置的住宅;然后就考虑书的处置问题。她对我说:“你先清理一下,凡是没大用处的书,能送人的就送人,不能送人的就卖废纸。”事到如今,我心里早已失了分寸,不同意也得同意了。

得知我要处理书籍的消息,很多熟人或陌生人通过短信、微信、电话等方式,表达了接收书籍的意愿,甚至有人直接来家索书。碍于情面,我不好拒绝,他进了我的书房如入无人之境,也不征求我的意见,挑选的都是他喜欢,我也喜欢并不打算送人的书。当然,他也不看我的脸色,心安理得的将挑选出来的书席卷而去。一个还好打发,人多了就应付不过来,我只得通过各种方式“灭火”。渐渐地,理直气壮前来索书者就少了。

但是,该送人的书还是要送人。首先要将送人的书挑选出来。第一批被挑选出来的,是一些平时不大用得着的书,比如各种大部头的专业工具书,包括一些词典,诸如《教育法词典》、《伦理学词典》等。其中有一部别人送的《现代汉语大辞典》,七八斤重,但我有自己喜欢并且用习惯的的字典,这一部几乎就没翻过,所以,送人没商量;第二批是已经看过但不准备再看的书;第三批是一些刊物杂志。其实,刊物杂志我早就清理过了,大部分都卖了废纸,剩下的都是我自己觉得有保存价值的,比如《小说月报》《小说选刊》《炎黄春秋》《读书》《随笔》等。第四批是一些当年的畅销书,比如《娶个外国女人当太太》,《何智丽风波》、《唐山大地震》、《贾平凹打官司》之类,等等。

说实话,挑选这些书的时候,我心里是五味杂陈。诗人流沙河曾经写过一首《焚书》,也许正好说明我此刻心情:

留你留不得/藏你藏不住/今宵送你进火炉/永别了契诃夫/夹鼻眼睛山羊胡/你在笑我在哭/灰飞烟灭光明尽/永别了/契诃夫

我的书里面当然少不了契科夫。我的那套二卷本的《契科夫小说选》,在这拨索书潮中,被一位朋友的孩子拿走了。我比流沙河幸运的是,他的契科夫进了火炉,而我的契科夫却是投奔了新主人。

送人的书挑选出来了,可是,送给谁呢?

我的原则是:书送有缘人。送给他,他必须喜欢,而且真的要读。如果只是拿去当摆设,我还不如自己卖了废纸换酒喝。

首选目标当然是我最亲近的人,饺子党员成员首当其冲。我先让秀松兄与宝春弟挑选。他们开始还有点不好意思,在我的催促下,才弱弱的挑了几本。我干脆“强送”,给秀松兄一套四册的《曾国藩日记》等;送给宝春弟的是一套订阅了多少年的《随笔》。这是我最喜欢的杂志之一,本来舍不得送人的,再三犹豫之下,还是准备送他,宝春肯定喜欢;又犹豫了一些日子,将《炎黄春秋》也送给了他。但声明,也许哪天我还会要回来的。得了这两套杂志,田宝春立即在朋友圈里晒图,以表达自己的欣喜之情;洪涛表哥来了,他虽然不大写东西,但喜欢读书,因此,我也送了他一部分;积攒了多少年的《小说选刊》《小说月报》,摞起来有一人多高,我拿定主意要送给喜欢的小说作者。再三权衡,决定送给南皮的青年作者叶长亮。我与他只有一面之缘,但我看过他的作品,很喜欢,虽然并不熟悉,我仍然准备送给他。我给他发了微信,表达此意;他也很快回复表示感谢,说有机会一定会来车拉。等了几个月,别的书早就送走了,却一直没有他的音讯。我想,大约是他自觉与我关系没到那个份上,有点不好意思;当然,也许人家根本就不喜欢。于是,被方正一车拉走了。后来,与张猛弟说起此事,张猛当即表示他想要,但此时已晚。其实这套杂志送给他最为合适,因为他是写小说的。但我总觉得他是校长,手里有权利,肯定公费订阅这些杂志,所以也就没有给他。后来,他私下里与方正也联系过,企图达成秘密交易,方正自己也喜欢这些刊物,自然不肯轻易撒手,结果也就不了了之。

绝大部分书都送给了方正,因为他有两个阔大的书房。书房是新布置的,很豪华,唯一的缺憾是书架上空荡荡的,书不多。我一说送他书,他很高兴,现在的书贵的要命,要想花钱买书填满那些书橱,肯定不是三瓜两枣的事。现在我主动送货上门,当然求之不得,当即表示:我就是暂时替你保存着,你什么时候想要,就可以马上送回来。到底是自家弟兄,明白我的心事,虽然我并不打算把书再要回来,但他这样说,心里还是很高兴的。就这样,每次几百本,他一连拉走了八批。

每次把送人的书送走,我都会独坐在书房里,心里空落落的。我曾经说过,买书如纳妾。将书送人,用国中弟的话说,是一群爱妾被遣散。我总有一种树未倒而猢狲已散的感觉。曾经的豪门败落了,妻妾成群的日子不再,给被打发走的女人找个好的下落,是我能够做的唯一了。

这么多书送走了,再看看书房,似乎并没有减少很多,仍然满满当当的。几番挑选之后,剩下的这些,实在不舍的送人。老伴知我心意已决,也不再叨叨,只是每天对着书房长吁短叹。

                                                                                     2018-6-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书累
后一篇:书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