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蔡不菜

标签:
情感 |
分类: 散文 |

老蔡,指的是蔡万耀;不菜,是我们本地方言,说一个人是“吃菜货”,源自于“不是吃素的”,吃菜而不吃肉,自然是吃素的了。说一个人不菜,其实就是“不是吃素的”,是说此人不赖,不差,不错。总而言之,姓蔡不菜,就是说蔡万耀这人能干,为人不错,夸他的意思。
蔡万耀与我同龄,只是我生日大,忝列为兄;他生日小,屈居为弟。认识他,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在交河镇当一个小学的校长,干得很有成绩。他与王登海局长是同乡。在一次研究人事的局长办公会上,王局长说:“举贤不避亲,我推荐蔡万耀任教办室主任。”确实是举贤不避亲,提拔蔡万耀,大家都服气。就这样,蔡万耀成了全市教育系统的一路“诸侯”。事实也证明,提拔他是对了的。他多年掌管交河镇教育工作,历来是先进经验的“出产地”,在全市占据着重要位置。
别看他工作不错,其实干的并不累,并不属于“工作狂”之类,做什么事都有一种举重若轻的感觉。工作之余,业余兴趣也比较多,更多的显露了他多才多艺的一面,比如说他对音乐造诣就很深,萨克斯吹得相当好。直到退下来之后,还有人跟着他学萨克斯。举重若轻并不是工作不认真,不上心,究其实是熟练的业务能力与良好的人际关系换来的。这一点,人们都很认可。
他留给人们印象最深的有一件事。1996年,教育局组织校长到山东考察,晚上住在济南。晚餐的时候,因为让酒,一位教办室主任与一位副局长发生了不快,别人怎么劝解都无济于事。蔡万耀去了,大声喊道:“不就是喝酒的点事吗?值不得。来,我替你们喝。”说着,把两个人的酒都倒在一个汤盆里,一扬脖,把半汤盆啤酒灌了下去,大家都笑了,两个吵架的人也被都笑了,一场纠纷化为无形。化解矛盾于无形,是当官的一种本事。蔡万耀的工作做得好,其来有自。
除了工作关系,我俩还是酒友,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那种,有量,酒风也正,我俩凑到一起总要一较高低。有一次他让我出了个大洋相。办公室有一位同事找他办事,事办完了想酬谢他一顿,要我去陪客。到了交河镇,他以为他是主人;我以为自己受人之托,代表东道主,结果较起劲来。他发动有关无关人员轮番对我狂轰滥炸,结果把我喝得怎么回的家都不知道。后来才听说,当时我连站都站不住了,是局长与司机架着我到的家。但是,后来我总算报了这一箭之仇。一次我陪同局长去交河镇检查工作,中午喝酒的时候,我事先讲明不准外人参加,我与局长、司机三人对付他与交河中学校长二人。几个人酒量都不小,究竟喝了多少酒也记不清了,反正大家都醉呼呼的了。好在我们三人体面退场。第二天才听说,老蔡喝热闹了,在办公室走来走去,老是喊“别扭”。别人以为他挨了局长的批评,问他原因也不说,最后还是请他老伴来,才把他劝回家。从此,他逢人就说我是故意报那一剑之仇的。多少年过去了,直到现在我俩见了面还要重提此事,众人都跟着大笑。其实,我当时心里并不是这么想的,只是酒喝痛快了,刹不住车了。不过,不管有意无意,他灌倒我一次,我也灌倒他一次,也算扯平了。酒越喝越厚,哥们儿感情在这吵吵闹闹中愈发的深了。直到现在,一起被内退的我俩还时不时的聚在一起,痛饮一番,偶尔也发神经醉一回,弄得家人都有意见。意见归意见,以后到一起,照喝不误。身体再健康,心里不快乐,又有何用?
有这样的朋友,不会后悔。所以,我的评价是:老蔡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