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西域履痕(4)
早晨七点多,和老伴在哈密的街上散步。与内地比起来,这里的气候和环境,好的实在是太多了。天不但高,而且蓝,高的炫目,蓝的耀眼;有淡淡的云轻轻的飘过,丝丝可鉴。这里最多的是白杨树,高而挺拔,仿佛楼房有多高,杨树就有多高;柳树也一改内地的柔弱与婀娜,树形大而高,叶子反而细而小,初看还以为是竹丛呢。这里很少摩天大厦,大多是十层以下的楼房,而且显得有些陈旧,反而增加了小城的历史韵味。各式各样的宣传标语很多,内容多与民族团结有关。有一条标语很有趣,说“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石榴我是见过的,石榴籽确实紧紧的抱在一起。但籽与籽之间,有一层薄薄的膜。标语的炮制者显然有点笨,让人摸不清有隔膜的抱在一起是什么意思。不过,当局的小心翼翼,却是显而易见的。
也许是听了太多当地的传说,老伴有点儿紧张。我安慰她说没事,即便有事,还有福大命大的老公罩着呢。说罢此话,自己也觉得有点儿心虚:她的老公,无能如一株脆弱的芦苇,依靠这样的老公罩着,怕是白瞎了。
*** *** ***
今天,原本计划要在市区转一转的,但昨天与三舅一见面,仿佛有说不完的话。我理解老人的心情,这里离老家路途遥远,很难见到老家来的亲人,尤其是我这样对他们那一代人的历史很感兴趣,并且有着血缘关系的亲人。昨晚送我走的时候,他还再三的说,明天要与我好好的接着聊。回到睡觉的地方,我很纠结,就对老伴说:“后天咱们就要走啦
(到别处旅游),明天再不陪三舅好好的说说话,他肯定很伤心。”所以临时决定,今天哪儿也不去,就陪着三舅专门聊天。
与老人果然聊得很高兴。他虽然已经八十多岁,对于几十年以前发生的事情,记得非常清楚。对于过去那段儿外祖父的家族历史,我很感兴趣,也听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表妹来叫吃饭,才发现很长时间过去了,只得暂时停下话头。
今天仍然是表妹夫亲自下厨,做的是手抓肉。在内地,吃过很多次手抓肉,都是经过改良了的,但都感觉不太正宗;吃的时候也文质斌斌,名曰手抓肉,用的却是筷子。表妹夫做的应该是原始版的。不搁盐,也没有过多的调料,炖了整整三个小时,早已是满屋生香。吃的时候,我仍然用筷子。表妹夫劝我直接下手。我犹豫着,迟疑着,抖抖嗦嗦,手指终于抓住了一块羊肉。感觉豪情顿添,酒兴也陡然而生,就对表妹夫说:“咱今天来一个改革,先喝酒,后吃饭。”确实,吃肉的时候不喝点酒,未免有点辜负。我嫌昨天喝的白酒度数低,今天也换成了自酿的烈酒,一开瓶就把我噎了一口,起码有六十多度。美味羊肉加烈酒,喉咙里早已经有一双小手伸了出来。吃着,喝着,手抓之,嘴嚼之,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感受到了游牧民族的慷慨与豪爽。诚如金星曰:“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