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雁声留韵

(2017-07-30 03:47:18)
标签:

文化

分类: 文艺评论
雁声留韵

昨日下午,新雨初霁,天气晴好。门铃响起,妻轻声开门,旋即高呼:“洪勉,孙老师来了。”

我赶紧出迎,果见孙建文老师颤巍巍的走来。我心里一惊,时隔不久,怎么突然变得步履蹒跚?我急忙上前搀扶,将他请进了书房。他喘息未定,便说:“你的电话打不通,我是给你送书来的。”原来,他的第三本诗集《咏叹留迹》出版,因为我的手机换号,未能及时通知他,就亲自送来。我没顾得看书,忙问:“最近身体怎么样?” 他只说住了次院,就把话题岔开了。我刚刚拿起他的新书翻阅,他就说:“我走了。”如此匆匆,我有点惊愕。老伴说:“外面车在等着。”我只好送他出来,果见他女儿的车在门口等着。每次他来都是骑自行车,唯独此次是女儿开车送来,我知道一定是身体不太好。但未及问,车已开走了。

建文老师曾经是我的上司。1984年,我调入教育局秘书科写材料,他是秘书科副科长,主管机关事务,工作交集并不太多。他大我二十多岁,是名副其实的前辈,所以我从不喊他官职,而是称老师,我觉得老师比官职更亲切。

在这个小城里,建文老师以幽默著称,名气很大,坊间很多流传的幽默段子,都是出自他口。很多人以听他讲笑话为乐事。八十年代末,我曾调市委办《泊头报》。下班之后,几个“半边户”在单位闲来无事,有人提议:“咱找建文老师说笑话去啊。”于是,群起而应之,一群人骑自行车出发了,其中不乏市委领导。建文老师讲故事的时候,面无表情,语速很慢,但是口齿清楚,一板一眼。他讲的有鼻子有眼,时间地点人物一个不差,说的跟真的似的,能把人肠子笑出来;而他自己脸上,却无一丝笑容。听他讲笑话,比听苏文茂的相声还要有趣。

退休之后,他开始古体诗词创作。他以七绝见长,成绩斐然。加上眼前这本,出过三本诗集了,其中第二本还是我写的序。序言题目叫《让诗歌照亮生命》。题目自然其来有自。他的身体并不好,疾病缠身,还动过一次大手术;但是写诗成了他生命的强力支撑,很多人都说:“要不是写诗,恐怕他早就垮了。”他自己也是这样认为。

我在序言里曾经说过:“他承认自己不是才华横溢、立等可取的那种才子型作者,而是典型的很吃功夫的“苦吟派”,短短的几句诗,能叫他辗转反侧,寝食不甘。但他写诗的兴致很高。在诗人的眼睛里,到处都是美,俯拾即是诗,几年下来,竟有了不俗的成绩。”这不俗的成绩,并非溢美之词,谨以这本《咏叹留迹》里的《手玩葫芦》为例,便可一窥全貌:“便便大腹小精灵,福禄成双握手中。五指轻柔天地转,翩翩起舞自多情。”一对手玩葫芦在他笔下有了鲜活的生命,而且有了形而上的高度。福禄自然不仅指物质的追求,而是对人生理想追求的一种泛指或象征。“五指轻柔天地转”,五指轻轻一揉,天地便随之而转动,如仙鹤般翩翩起舞。玩葫芦而小天下,这种壮阔,这种旷达,这种自在,这种轻松,非遍历人间事者而不能也。

序言的最后,我说:“能够被诗照亮的生命,是丰富多彩的,也肯定是生机蓬勃的。一个爱诗的人,一定会身心俱健,因为他不忍弃诗而去;诗也舍不得他,天地间知音难得,焉能轻易放手?人诗相扶将,遍地是春光!” 人诗相扶将,天佑诗翁。建文老师才年仅八十有二,典型的“八零后”,生命正年轻,前程更开阔。“老雁声留千古韵”,唯期建文老师笔耕不辍,佳作如云,以付来者。

                                                                                           2017-7-3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爷的孙子感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