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于元旦迁入了新居,与我商量,希望我与老伴能够到上海来过春节,我没丝毫犹豫,立即答应了。过去讲究父母在不远游,爹娘在处即为家,现在时代不同了,交通便利,出行更加方便,家书抵万金的时代早已过去了。孩子们都忙,我们这些老家伙赋闲在家,干脆凑到儿女面前,儿女在处即为家。再说,儿子在上海买了新房,当然也算是我的新家,自己的新家,哪能不去看看。古人云:狡兔三窟。我现在也有三个家了:老家一个,泊头一个,上海又一个,想起来,便有一种小小的自得。
上午,与老伴从沧州乘坐G199次高铁,眨眼的功夫就到了上海。上海天气很好,阳光明媚,对于一个长期处于阴霾笼罩之下的我来说是久违了,简直有一种翻身农奴把歌唱的感觉。儿子前来接站,一见面就给了个洋式的拥抱,仿佛他儿时被我抱在怀里的感觉。这是血缘的证明,情感的维系,父子的表达。接着来到了新家,心里一直惦记着的新家。既然是新家,自然就有一种崭新的感觉。儿子与媳妇都是有点人文情怀的青年人,房子面积不大,自然不能与老家宽敞的旧居相比,但装修得既简朴又现代,使人眼前一亮。最重要的是进门之后没有往日住酒店那种“如寄”的隔离,而是一种“如归”的踏实与亲切。这就是家的感觉。
媳妇单位开会,不在家,老伴来到厨房,想行使老家庭主妇的权利,为我们做一顿晚餐。一进厨房就是满地的大包小包,都是网购来的;打开冰箱,里面也装的满满的,都是过年的东西。儿子说,为了准备今年春节的团聚,青青早就开始准备。她很细心,为我们准备的很周到,连拖鞋之类都有了;过年的东西更是无所不有,这才是过日子的样子。老伴简单的弄了几个菜,儿子专门从超市买的白酒,算是小小的庆祝一下,青青特意请了假,赶了回来,全家就缺少女儿了。大后天她也将赶到上海,那时候就是真正的全家团圆了。老伴说:“今年你爸爸特别高兴。好几宗压在你爸爸心里的大事都解决了;再加上在上海有了新家,更是喜上加喜。”确实,多少年没有这种轻松的感觉了。如果不是女儿的婚事还未解决,那简直就是完美了。
活了这么大年纪,还是第一次在外过年,不,不是外边,仍然是“里边”,因为这里也是家,一个新的家。惊喜来的太突然,我还真的有点反应不过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