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肖泰
肖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6,877
  • 关注人气:3,79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才女志萍

(2017-01-20 09:32:32)
标签:

情感

                              ——为友人造像(34

                         才女志萍

                         代志萍近照(田宝春摄影)

认识代志萍。比认识王方正还早。当时,在我教育局编印《九月》小报,而代志萍与她的闺蜜李雪静是运河文学社的社员,诗写得都不错,她们为《九月》写稿,也就认识了。后来,《泊头报》创刊,方正调进报社,成了“四条汉子”之后的第五条汉子,理所当然的与代志萍来往就更密切起来。那时候,我还是个“半边户”,家属在老家,我就在单位住办公室。有时嫌伙房的饭不好吃,就到她家蹭饭。当时,大家经济条件都不好,只能小吃大喝,也就是所谓的“花子酒”。吃的最多的是饺子。代志萍是回民,弄馅儿是一绝。在我印象中,好像回民对吃都讲究。代志萍做的馅儿闻着就香。俗话说:饺子就酒,越喝越有。“中国饺子党”就是那时成立的。志萍也能喝几杯,大家拿着她也就更不见外了,似乎成了“女哥们儿”。

因为文化底蕴的关系,他们两口子的生活都很精致,代志萍是个才女,而方正又是学美术的,所以,不管是吃饭穿衣,还是环境布置,品味就是与一般人不一样。所以,代志萍就成了我的生活顾问,买衣服基本都是她给参谋的。你别说,被她一“扎鼓”,真就显得有文化了许多。她不但诗写得不错,而且还有点戏剧天分,唱《沙家浜》里阿庆嫂的“风声紧”一段,有板有眼,字正腔圆,满是有模有样。

《泊头报》解散之后,代志萍与方正一起下海经商,两个人共同奋斗,终于把一个小作坊办成了大公司。公司发展之后,我曾经对方正说:现在公司规模大了,要走规范管理的路子,避免家族企业的弊端。方正的买卖做大了,眼界也宽了,企业走向了正规,代志萍基本退到了幕后,做起了相夫教女的工作。在照顾好全家生活的同时,把两个女儿培养的都很出色。大女儿已经结婚,思想也很独立,不想跟着老爹做家族企业的准掌门人,而是选择了出去单打独斗;二女儿才12岁,遗传了父母的艺术基因,钢琴弹得很好,已经通过了九级考试,北京方面的专家对她很欣赏,觉得她音乐天分颇高,有很光明的前途。现在,她在沧州深造,代志萍为了照顾女儿的生活,理所当然的成了“陪读”。陪读的日子并不好过,孩子吃过饭一走,空旷的屋子就只剩下她独自一人,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有一次她回来,正遇到我们几个喝酒,她也参加了。她被酒席间的气氛所打动,回到沧州的晚上,觉得很抑郁,就给我发微信诉苦。她说:“看到方正和你们在一起那么开心,我也很欣慰。但忽然有些伤感,觉得自己有些可怜,每天在沧州惦记着方正,回去又放心不下孩子,忙着忙着腿就不听使唤,时刻提醒自己要坚强。今天看到这么轻松愉快的场景,说不出的感觉,我的生活里早就没了这些,仿佛和方正成了两个世界的人。”我看了,觉得很难受,就让老伴看了,她也很感慨。除了给志萍回微信安慰她,我也提醒方正,要理解志萍的感受,尽量多去沧州陪陪她。为了儿女,父母做出的牺牲太大了,往往都没有了自己。可怜天下父母心,志萍当然也不例外。不过,赚钱的最终目的,还不是为了儿女?如果不是为了孩子,赚再多的钱又有什么意义呢?况且,也并不都是痛苦,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是对父母的极大的安慰。所以说,代志萍应该是“痛并快乐着”。把孩子培养成才,就是她最大的成功,也是她最好的艺术作品,这比写出几首好诗,甚至比挣了很多的钱都有意义得多。

我对志萍说:等孩子考上了大学,你就解脱了,好日子就来了。现在已经是指日可待。

                                                2017-1-2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顺眼老弟
后一篇:家的投奔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