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大风刮来的媳妇
(2016-12-13 01:05:06)


(三十六年过去,青春女变成了老太婆)
在一个人的婚姻里,最重要的不是结婚,而是订婚。结婚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也是目的。它是理所当然,是水到渠成;而订婚才是人生十字路口的重大抉择,它直接影响着你一生的幸福。正因为它重要,才会使人那么惶惑,那么犹豫,那么纠结。
36年前的今天,是我与老伴儿订婚的日子,它直接决定了我俩一辈子的姻缘。这是一段儿奇缘。说是奇缘,是因为它本来就不应该发生。当时,我在县海河指挥部上班。平时喜欢文学,与文化馆的孙柏昌老师关系很好。他与县文教局的李毅共同为我介绍了一位文艺女青年。她是一名小学教师,也爱好文学,我们经常在创作会或培训班见面,双方印象都不错。经人牵线,彼此自然都同意。有共同爱好,也有共同语言,应该说这是一段般配的姻缘。如果不是发生了后来的事情,也许我们就顺理成章的走入了婚姻的殿堂。
我们姐妹六人,只有我自己是男丁,家里几处房产,地里的活儿更多。我常年不在家,家里急需的是一位能干的劳力。那时候,在城里安家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所以父母打定主意,要在老家为我找个对象。当时别人给介绍了很多,但没有一个中意的。父母听说我在城里有了目标,就更着急了,生怕我找一个不能干庄稼活儿的媳妇。恰好一位远房大娘来提亲,对方是邻村的一位姑娘,据说特别能干,长的也不错。父亲觉得各方面条件都可以,就格外用心,亲自到那村里跑了多趟,打听女方的情况。调查的结果还算满意,就赶紧给我打电话,要我回家相亲。在电话里,我说我已经有了目标,不打算再见别的人。父亲就哄我说:"人家好心给你介绍对象,这是给咱家抬轿的事。就是不愿意,也得你回来亲自说不同意。"我觉得父亲说的有道理,但心里还是犹豫,拿不准应该回去还是不回去。中午到食堂吃饭,与朋友说起此事,他也觉得我应该回去一趟。我说有种预感,觉得回去之后事情绝对没有那么简单,还是不想回去。恰好此时起了大风,是回家的顺风。朋友就劝我:"既然是顺风,你骑自行车就回去一趟呗。"我想也对,果然骑上自行车就回家了。后来人们开玩笑说我的媳妇是大风刮来的。也确是如此:如果那天不是顺风,我就不见得回家;不回家。自然也就没有今天这门儿婚事了。
到了家,全家人对我轮番轰炸,亲朋好友也来帮腔,核心只有一个,那就是与邻村的姑娘订婚。我打定主意不同意,但同意明天走一趟,当然只是走走形式而已。第二天果然去了,双方打个照面,也不交谈,只是有个初步印象。在我们老家这叫“小见面”。第二次才是正式见面,也就是“大见面”。不过双方也就是简单问了问对方的情况。她给我的印象还不错,但也仅仅是不错而已,并没有与她进一步发展的想法。回到家里,又是一番轮番轰炸,父母的态度更加坚决,软硬兼施。说老实话,如果我坚决拒绝,父母也没有办法。但是,就像鬼使神差,我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稀里糊涂就答应了照订婚像的要求。1980年12月13日,在家人的陪同下,我俩到泊镇到照了订婚相。下面接下来的一切,就都是顺理成章了。1981年农历腊月二十,我俩举行了婚礼,并且一直走到现在。
说起来我俩的婚姻,确是一段奇缘。那天的顺风来的真是巧;同时有意思的是,媒人与母亲闹过矛盾,平时两人走路走对面都不说话。不知为什么,突然就到我家提亲,弄得父母都觉得不可思议。最不可思议的,当然还是我自己。其实,除了家里的压力,根本没有任何理由去照那张订婚像。因为我们根本就不认识,更谈不到有什么感情,不同意,直接拒绝就是了,最终父母也不会强加于我;最重要的是我已经有了心仪的目标。其实当时我心里是很矛盾的,有当年的日记为证。纠结归纠结,最终还是与现在的这位老伴儿结了婚。到现在我也没想明白:是当年不成熟,没主意,还是觉得对对方感觉不错?似乎是,又似乎不是,因为那位文艺女青年各方面也都不错,彼此也都满意,不论从理智还是从感觉,她才应该是最佳选择。事实是偏偏就选择了当初并不看好的现在这位。
当时看,这段儿婚姻应该是错了。但是,几十年下来,老伴儿不但把家里的家务做的很好,对父母也很孝顺,周围的人对她称赞有加;何况还为我生了一对儿可爱的儿女。最重要的是,她对我也很好,照顾得很细心。她用她的善良把一段儿本来很薄弱的感情,成功的转化为亲情。现在看,这段姻缘又对了。世界上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奇怪:对了的事情,也许是错了;错了的事情,也许是对了。这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缘分,或者叫命运。
2016,12,13.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