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生日

标签:
情感 |
分类: 散文 |
天还未亮,被雨声敲醒。黑暗中,老伴早就醒了,她问我:“还记得今个是什么日子不?”经她提醒,我这才记起,三十四年前的今天早晨五点半,一个新的生命带着全家人热切的期盼来到这个世界上,嘹亮的啼哭是他的第一首生命之歌。他,就是我的儿子。
我暗自责备自己的粗心。男人天生是粗心的,自己的生日往往都记不得,哪里记得住全家人的生日?当然,知道是知道的,只是“临时性失忆”。也许这就是男女有别的缘故吧?
然而,当母亲的绝对不会忘记。当然不仅仅是出于女性的细腻与温柔,更重要的是儿女的生日,娘的难日,是她身上掉下来的肉。而掉肉的过程,是人生最痛苦、最煎熬的一次经历,她当然会深深地记在骨子里。掉下来的那块肉,是她自己的一部分,而男人即使明白这个道理,也不会有那种亲身的体味。
就我自己来说,少年离家,在外漂泊,是一直牵动着母亲的目光的,虽然眼睛看不到,但心是有眼的,哪怕在千里之外,你的一举一动都难以逃过她的眼睛。每年的生日,自己从未往心里去过,母亲不会忘记的。那个时代,庄稼人一年四季都很难闲下来,尤其是农忙季节,庄稼人忙的脚后跟都朝前了,经常顾不得做饭,饿了就啃点凉窝头。但是不管多忙,这生日是必定要过的,也不管你本人在家不在家。当然,那时候家里穷,蛋糕之类想都不要想,能够吃顿凉面已经是最大的奢侈了;更多的时候,是稀汤寡水的吃碗热面条。甚至白面不够,就用细箩把玉米面过一遍,擀一顿热面吃。所以,直到现在,只要是吃热面条,我就会记起母亲弯着腰在案板上擀面条的情景,眼睛里就会是湿润的。
后来母亲不在了,接力棒交给了老伴,全家人的生日都装在她的心里。现在通讯方便了,每当孩子生日,总要给孩子打个电话,提醒他过生日了,吃点好的;家里自然也不会拉下,中午必定是吃凉面。现在的条件好多了,“卤子随便放”,菜码也很丰富。老伴手擀的面条,又细又长,象征着“寿星佬”的长寿。吃的面条越多,说明过生日的人寿命就越长。所以,我是吃了一碗又一碗,除了希望他长寿,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这面条实在是太好吃了。就像广告词里所说的:“好吃你就多吃点!”
不用嘱咐,上午老伴肯定会给儿子打电话的。其实,现在根本不用她亲自提醒,儿子身边已经有人会替她提醒的。这种事情,肯定会逐辈流传的,老伴已经有了接棒人。我也知道,今天中午,家里肯定是吃面条,肯定也要弄俩菜喝点酒,因为老伴今年很高兴:现在儿子不但有了媳妇,而且新近还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巢。喝点酒,庆祝庆祝,开心开心,那是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