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食阳桥鱼
(2016-10-06 06:37:03)
标签:
历史 |
分类: 读《说苑》 |
孔子的弟子宓子贱将做单父县令。上任之前,他去拜访一位叫阳昼的人,向他请教。阳昼说:我从小贫贱,不懂治民的方法,只有钓鱼的两点体会,就让我送给你吧。子贱问有哪两点体会,阳昼说:抛下钓丝,投下鱼饵,迎上来吞食的鱼,名叫阳桥。这种鱼肉少,且味道不美;如果是若隐若现,似食不食的鱼,名叫鲂鱼,这种鱼肉肥厚而味美。宓子贱听了,连连称好。他到单父县上任时,远远看见大道上有许多前来迎接的官吏,于是他说:快赶车走,快赶车走,阳昼说的阳桥鱼来了。
鱼,我吃过不少,只知道合口味不合口味,对它的习性和特点却没什么研究,所以对于为什么迎食的阳桥鱼就肉少而味不美,而似食不食的鲂鱼就肉肥厚而味美,也不知是真是假,也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然而,阳昼的本意是在借鱼说人,以此向宓子贱进言,对于这一点,我却是明白的。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不难发现,大凡一个单位的新官上任,总会在人们平静的生活里激起一些涟漪。因为新官上任,对其部下绝大部分还不认识,不了解;同样,人们对这位新首长也不认识,不了解。于是,就会有一些人天天围着新官转,卑躬屈膝,笑脸相迎,其目的也不过是来个先入为主,让新领导对自己有一个好的印象,以便日后予以关照。当然,大部分的人呢,则是持一种不卑不亢的态度,既不远,也不近,既不阿谀奉承,也不冰脸相迎。因为谁也不会愚蠢到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情况下,去故意惹恼自己的上司,与其为敌;同时,他们又不愿像有些人一样,干些溜须拍马之类有失自己人格尊严的勾当,所以,他们在观察,在等待,看新上任的这位领导到底是惯于被人拍马的主儿呢,还是为人方正的好官。如果是前者,他们就会敬而远之,以图自保;如果是后者,他们就会努力的干好本职工作,并以此来维护新领导的形象与威信——这,也许就是阳昼所说的阳桥鱼与鲂鱼之分吧。
这种现象之所以存在,是因为被人奉承毕竟是大多数人所乐意接受的事,尤其是新官上任,对眼下的人和事都还看不清楚,他所了解情况的渠道,主要还是身边这些“近臣”。也就是说,在没有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新领导人的是非好恶标准就很容易被围在身边的人们所左右。有些人,也确实利用这种机遇,或瞒天过海,或偷梁换柱,干一些鸡鸣狗盗的勾当,谋取自己的私利。阳昼说迎食而上的阳桥鱼肉少而味不美,我不知道有没有科学依据,但是,我却相信围绕在新官周围,干些吹拍溜须勾当的,则大抵是些心术不正,胸无点墨之徒;而真正肉肥味美的鲂鱼,只有靠垂钓的人用力去寻找,去捕捉,才有可能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也就是说,要凭自己的慧眼去识别良善,靠自己的才干去管理人才,才有可能得到真正有为的干才。
对这一点,宓子贱可谓心领神会,所以,他到单父县上任之后,才能够抛开那些无才无德之徒,“请其耆老尊贤者,而与之共治单父”。就象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才能得到天下一样,宓子贱请出那些德高望重的贤人来,与他一同治理单父,单父的百姓还能没有好日子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