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莫名其妙的粽子

(2016-06-08 02:57:42)
标签:

文化

分类: 杂谈
    莫名其妙的粽子

    明天是端午节了,按照旧例,是应该吃粽子的。不过,我与老伴血糖都高,粽子里有枣,而枣的含糖量最高,不宜多吃。该吃粽子而不吃,似乎对祖先不大恭敬,尤其是那个可怜巴巴投江而死的三闾大夫;可是吃粽子又对自己身体不利,心里就很纠结。套用哈姆雷特那个著名的问题:吃,还是不吃?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所以,我最后的决定是,吃是要吃的,但不能多吃,吃一点意思意思得了。

还有一个不想多吃的潜因不曾说过,那就是我对这个节日的来历是有怀疑的。先抄一段资料: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我之所以怀疑这个说法,就是这一习俗的最初发起人是谁?按照这段话的意思,是老百姓自发的纪念屈原而设立的端午节。别人信不信我不知道,反正我不信。屈原在当时并没有多少政治上的建树,只是有个想法,还没等开头就被流放了,算不得多大的功绩;况且,三闾大夫不过是个虚职,没有做多少对老百姓得到实惠的实事,怎么会有那么多老百姓对他念念不忘呢?也许有人说,是屈原的文学成就得到老百姓的欣赏而怀念他。快拉倒吧,当时老百姓几乎受不到正规的教育,瞎字不识,能够欣赏那些连今天的大学生都未必看得懂的《离骚》?官方主动纪念屈原就更不可能了。在当时的官家看来,屈原不过是个罪犯,没要他的脑袋已经是法外开恩了,被流放到荒田野地投江而死,官方还会供奉着他?

所以,据我看来,这端午节最初的设立,不过是他的几个余党偷偷地祭祀他开始的;或是一般文人出于喜欢《离骚》而纪念他。祭祀的时候,大概知道屈原生前爱吃粽子,就蒸了来当祭品。粽子好吃,人们就借此机会把吃粽子当成了一种习俗;再加上一班文人的推波助澜,硬是把个普普通通的粽子描绘成爱国主义的凭证,屈原与粽子的价码也就高了。在老百姓看来,粽子好吃,远比什么狗屁政治重要。既然有好东西可吃,何不送个顺水人情,说是纪念屈原,那就算是纪念吧,毕竟好吃要紧。也许,这一习俗就这么传承下来了。

当然,我的这一说法完全是自己的臆测,你自然不必当真,就当过节了,孝敬你的一个乐儿罢了。该吃就吃,该喝就喝,如果你愿意郑重其事的借此怀念伟大的爱国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屈原,那也由你。如果你为屈原难过的连粽子都吃不下,那就与鄙人无干了。

屈老夫子,尚飨!

                                                                                      2016-6-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妻贤夫祸少
后一篇:五月蛋五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