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末岂能倒置
(2016-05-30 08:08:08)
标签:
历史 |
分类: 读《说苑》 |
按照儒家的理论,做为臣子,是不能暴露君王的过失的,这叫做“忠不暴君”。 所以,经过孔老夫子亲自删订的《春秋》专门记载周天子派人向诸侯索要金钱财物的事,就显得有些异乎寻常。记载这件事当然是为了讥讽周天子索要钱财属于非礼,因为“王者无求,求金非礼”。 我估计假如不是周天子的行为过于出格,孔子在删订《春秋》的时候,早就大笔一挥,“为尊者讳 ”了。
看来,孔老夫子也是不得己而为之,有他不得不说的理由,因为天子求利这件事,影响实在是太大了。按照刘向的说法,如果天子求利,那么,诸侯就贪婪;诸侯贪婪,那么,大夫就鄙吝;如果大夫鄙吝,那么,平民就会去盗窃。“上之变下,犹风之靡草也。故为人君者,明贵德而贱利,以道下,下之为恶尚不可止。”也就是说,在上的人影响在下的人,好象那风吹草伏一样。因此,做为国君,应该明白重视德行与轻视私利的道理,并以此来引导臣民。即便是这样,臣民做坏事尚且不一定能够禁止。刘向还举了鲁隐公为贪图私利,亲自到济水之上去捕鱼和僭用天子才能举行的八队乐舞的事为例,进一步阐述说:用这些来教化国内的百姓,百姓怎能不对正确的原则感到懈怠呢?对正确的原则感到懈怠,却放纵自己的私欲,那么,灾害就会发生,臣民就会变得僻邪了。
现代人有句口头禅:领导不带头,必定是挡头。所以说,领导人的表率作用是太重要了,确如刘向所说的“上之变下,犹风之靡草也” ,吹东风,草就向西倒;吹西风,草就向东倒。树曲木者,直影岂可得?做为领导人,如果不能带头端正自己的行力,就没有资格去要求自己的下属去如何如何;相反,倒是以自己的行为带了一个坏头,人们照着你的样子去做,那可是从上到下,统统乱了套了。
这样浅显的道理,却往往为人们所忽略。诸如这些年来,我们高喊要大力开展廉政建设,可空喊了这么多年,却是雷声大,雨点小,而且往往是雨过地皮干;反之,贪腐之风却有愈演愈烈之势。何也?其实我们是本末倒置了。如果树干出了毛病,却往枝叶上喷药,自然起不到消灭病虫害的目的。我们可以回顾一下,这些年开会、下文件,哪回不是领导讲,群众听,工作的对象都是自已的下级;而对自己呢?除了套用上级文件,搞几条轻飘飘的《关于……的若干规定》之外,实在也拿不出什么过硬的货色。这些,都给人一种“领导永远正确” 的印象,反而是那些无辜的群众倒成了“臣罪当诛兮”, 还要“谢主隆恩”。 这要在过去的封建时代,或许还能行得通,因为那时讲究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根本不需要任何理由的;但现在,这一套恐怕就难以行得通了。由于民主意识和人权意识的日益觉醒,人们己不甘心在浑浑噩噩中混日子了,就是死,也得死个明白,有句流行语,叫“给个说法儿”。 如果当领导的,自己一屁股的不干净,却硬要去揩群众的屁股,那么,群众是不会买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