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孔子之妄

(2016-05-21 04:57:08)
标签:

历史

分类: 读《说苑》

                                                        ——读《说苑》(20

孔子的一生,可谓碌碌无为。作为政治家,他虽一生奔跑,周游列国,却没有一个国家肯接受他的政治主张;他最辉煌的从政业绩,是代理了几个月的鲁国司寇;干出了他一生最轰轰烈烈的大事,是杀了政敌少正卯;作为思想家,他没有一本自己的著作,唯有一本薄薄的《论语》,还是他的学生们共同凑材料并编辑的。功劳在于编辑者,而非孔子本人。因为一个目不识丁的庄稼老汉,如果有一群文人终生围在他的左右,将它平时的言行搜集起来,再加以提炼升华,也能成为一本精彩的哲学著作,亦能成为“某某思想”或“某某理论”的。孔子一生 最大的成就,应当是编订了《春秋》和《诗经》,得以流传后世。可是,如果把他定义为“编辑家”,恐怕不但孔夫子不高兴,连他的忠实粉丝们也不干的。

就是这本《论语》,其内容虽说不乏精彩之处,但也有不少地方,前后矛盾,纰漏百出。举例来说,孔子一方面大骂“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另一方面,他却去走南子的“夫人路线”;一方面提倡孝道,另一方面却又终生不言父,连自己老子的坟头都不认得,就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头子与十六岁女子野合的结果。

《说苑》曾收入了这样一段记载:楚人攻伐陈国,陈国西门被烧毁,陈国的降民被命修理西门。孔子经过这里,没有按照当时的习俗,手扶车上的横木来表示敬意。子路不解,说:按照礼节,碰上三个人就要下车,碰上两个人就要站起来表示敬意。今天修城门的人数众多,先生您为什莫不站起来表示敬意?孔子答道:“丘闻之,国亡而不知,不智;知而不争,不忠;忠而不死,不廉。今陈修门者,不能行一于此,丘故不为轼也。”他的意思是说,国家灭亡却不知道,这是不智;知道了却不斗争,这是不忠;忠于国家却不殉死,这是不廉。现在修城门的陈国人,对于以上这些,不能实行其中的一条,我所以不能向他们表示敬意。

刘向其实是站在维护封建礼制的角度,来引用这段记载的。可是我们稍做分析,就可发现孔子这一番言论的矛盾之处。如孔子所列举的之所以不能表示敬意的三条理由,似乎都站不住脚。一,“国亡而不知,不智”。用孔子自己的话来说,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主张国家大事是不能让老百姓知道的。你一方面主张蒙蔽老百姓,另一方面却又责怪他们不知情;二,“知而不争,不忠”。既然国家大事都是“肉食者”所为,国家灭亡,那些“肉食者”都不知哪里去了,你叫这些草民百姓如何去争?三,“忠而不死,不廉”。如果国亡,则国人就必须去殉死,那么,春秋七十二国,到最后大秦一统,继之,秦亡而汉兴,兴兴亡亡,那么,天下人岂不就都死绝了?到那时,叫孔子敬重的还能有几人?

不管孔子表不表示敬意,中华民族在孔子的敬意缺席的情况下,仍在照样繁衍生息着,发展着,而且从孔子所处的春秋战乱时代,一直到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她既未亡,也未灭,仍然在着。回过头来说,孔子应该感谢秦朝的遗民董仲舒当初没有殉国,要不,也就没有了以后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或者,孔子及其学说也就随着时间的推移,烟消云散了。设若孔老夫子当世,该不知作何感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书是用来读的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