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辨正
(2016-02-05 06:15:53)
标签:
文化 |
分类: 读书札记 |
最近,开始系统阅读中国十大才子书。在这十大才子书当中,除熟知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厢记》、《琵琶记》、《好逑传》外,其余五种均未曾读过。现在有时间了,想补一下课。比如现刻在读的《平山冷燕》。
所谓“才子书”,无非有两种含义:一是才子写的书,二是写才子的书。当时评选这十大才子书,大约还是着眼于前者,也就是说,作者是才子;而才子写才子的,也许这部《平山冷燕》即属此类。
刚刚开始读的时候,我就在想:到底何为才子?在一般人看来,心灵手巧,懂得玩意儿多一点的人就算才子,尤其是那些会耍耍笔杆子的人。即便不才如在下,也时常被人开玩笑的称为“才子”。当然,会写一点半通不通的狗屁文章,能涂两笔横七竖八的毛笔字,是断断不可妄称才子的。这不过是人们的插科打诨而已,当不得真的。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
那么,何为才子呢?查百科:“才子,指德才兼备的人,不但才华出众,而且非常善于写作。”才子的说法最初见于《左传·文公十八年》:“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齐圣广渊,明允诚笃,天下之民谓之八恺。”才子是指德才兼备的人,后多指有才华的人。
德,当然是要讲的,古人历来就讲究“道德文章”,二者是紧密地连在一起的。没有道德,即便是才子,也只能是鲁迅所说的“流氓才子”;关键是“才”。何谓有才呢?如果只是能写会画,只能说是有才气,而才气与才子并不是一回事。才而称“子”,自然与小孩子的“子”不同,古代尊称老师或有道德、有学问的人方为“子”,如孔子、先秦诸子等。《平山冷燕》里实际写了“先朝”隆盛时的才子才女平如衡、山黛、冷绛雪、燕白颔的故事,两个才女,一方面不但诗才卓异,而且机敏过人,老练成熟,令众多须眉自叹弗如;另一方面, 又忠君孝父,恪守仁恕,是儒家伦理道德的化身和典范;而两个才子,则愤世嫉俗,狂傲不羁,天子垂青,众人拥戴,佳人投怀送抱,因此,仿佛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一切人都不放在眼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也就是鲁迅说梁山好汉的“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最后仍然是奴才”。才气有了,“道德”也有了,但却没有灵魂,没有自己对人生真切的体悟,更没有对世界独到的观察与思考。古人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其实在我看来,人情练达倒在其次,关键是要世事洞明。所谓“洞明”,必须有自己的思考在内。也许,才子们缺少的就是这一点。这样的才子,最终也不过是皇帝老儿或达官贵人的玩物,“仍然是奴才”。
说到底,《平山冷燕》不过是才子们的意淫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