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交浓如酒
(2015-09-07 02:22:04)
标签:
情感 |
分类: 读书札记 |
孙少述与王安石交谊深厚。王安石曾经以这样的诗句表达两人之间的情感:“应须一曲千回首,西去论心有几人。”又云:“子今此去来何时,后有不可谁予规?”看来平时两人交往十分亲密,无话不说,甚至到了敢于直言想谏的地步。但是,王安石当了相国之后,多少年都未听说过他们之间还有什么来往。于是。人们就纷纷猜测两人之间是不是情感不和,分裂了?故此苏东坡诗云:“蒋济谓能来阮籍,薛宣真欲吏朱云。”刘舍人贡父诗云:“不负与公《遂初赋》,更传中散《绝交书》。”
苏东坡的诗句来自一则典故。正始三年(242)左右,当时任太尉之职的蒋济听说阮籍“俊而淑悦,为志高”,于是询问椽属王默,王默予以确认。之后,蒋济准备证辟阮籍做自己的椽属。阮籍听到消息,就写了一封《奏记》,亲自送到洛阳城外的都亭,请吏卒转呈蒋济。《奏记》中说自己才疏学浅,出生卑微,难堪重任。婉言表示谢绝。蒋济原先担心阮籍不会应辟,后来得知他已到都亭,误以为他已应命,其《奏记》中所说的不过是口头上的客套话,所以很是高兴,于是派人去迎他,不想阮籍已经回去了。蒋济非常生气,迁怒于王默。王默很是害怕,只好写信劝说阮籍。阮籍的乡党亲属也都来劝喻,他不好再推托,勉强就任,但是不久即告病辞归。刘舍人贡父是指刘攽,字贡夫,北宋史学家。他诗中提到的《遂初赋》,作者刘歆与其父刘向,同为西汉后期文坛的“双子星座”。因其校点皇室秘书时,发现了《左传》并力主列入“学官”,触怒了众老臣;因而被远贬“五原”,即今内蒙古包头西的五原县。而更传中散《绝交书》是指人人熟知的嵇叔夜(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显然,苏刘二人也都以为孙少述与王安石的友谊破裂了。
但是,孙少述听说之后并未在意。直到后来王安石被罢免了相国职务,回老家的路上路过高沙。适值孙少述也在那个地方,王安石就前去拜访。两人相见谈笑甚欢,“皆自忘其穷达”。孙少述还置酒共饭,谈论经学,一直到天黑才散。告别之时,王安石说:“退即解舟,无由再见。”少述曰:“如此更不去奉谢矣。”话虽如此说,但两人都“惘惘各有惜别之色”。于是,陆游叹道:“人然后知两公之未易测也。”
苏王之间的关系确实有点“未易测”。好像两人的关系因为王安石的高升受到了损害。在一般人看来,朋友腾达了,自己就应该赶紧凑上去,跟着捞点好处。可王安石当了相国,却不见两人有什么来往,肯定是两人之间的感情出了问题。而王安石被罢了官,按理说,破鼓万人捶,墙倒众人推,更何况王安石在得意的时候不讲情义,他下台了,孙少述就更没有理由搭理他。出人意外的是,两人相见,一切如故。最有趣的是,孙少述大度,不计前嫌,这还说得过去;而王安石却好像也忘了过去的一切,更没有意识到目前的窘境,居然“皆自忘其穷达”。这确实有点让人看不懂了。
其实,仔细想想,也没什么可奇怪的。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两人的关系到了忘却名利的地步,自然就不会为外物所侵。淡到极处便是浓,君子之交淡如水,但君子之交也浓如酒,这岂是那些名利之徒所能看得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