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颜自古多薄命
(2015-08-18 06:07:47)
标签:
情感 |
分类: 散文 |
中央电视台的编导在与我沟通当年我岳母一家的情况时,提出自己的不理解。她说:“当年,戈子言要求妻女到部队团聚,甚至提出了如果不去就离婚另娶的最后通牒,你岳母二人为什么不去?”我说:“不单是你不理解,我也不理解。”
就这件事,我多次问过岳母。当年正是兵荒马乱的年代,岳母母女二人在老家孤苦度日。虽然处在一个大家族,但又分家单过。岳母当时只有三四岁,而她的母亲也只有二十多岁,又是小脚。走路尚且走不安稳,更何况要去打理家里家外的所有事情。岳母说,她家与三伯父家合养一条毛驴,每家各喂一个月。又是铡草,又是饮水什么的,对别人来说都是一些手到擒来的简单活儿,到了她家就成了巨大的难题。铡草的时候,岳母负责“续草”,她母亲负责摁铡刀。一个几岁的女孩子,哪里会续草?但没办法,事情逼到那个份儿上,不会也得会了;铺牲口棚的垫脚土,出牲口粪,别人用推车轻而易举的就办了,而到了她家,只能用筐头一点点的往外背。这些毕竟还好说些,至于地里的活儿,那些艰难就几乎没法提了。首先,在那个年代,女人讲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抛头露面会被认为是一件很丢脸的事。岳母母女每次下地干活,都会像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似的,躲开人群,悄悄地溜到地里。平整土地的时候,面对着一个个巨大的土坷垃,岳母用细小的胳膊举起沉重的䦆头去砸,坷垃没砸碎,胳膊却被震得生疼。至于那些农村常见的耕耩拉打之类的农活,对她们来说,都是不可逾越的困难。她们是在干不了,只能花钱雇人来干。因为手里没钱,花钱少了,雇人也不好雇,她们娘俩只得硬撑着上去帮手……就是这样整天愁得以泪洗面的艰难日子,男人接她们出去,岂不是一件天大的好事?换了别人,就是丈夫不接,也早就哭着闹着的要求随军了;她们却恰恰相反,都以离婚另娶为最后的通牒了,居然依旧不肯去,死心塌地的在老家过这种艰难的日子。
我问过岳母:“当时你们为什么不去?”岳母说:“那时候的人都看老理儿,说家里有婆婆,丢下婆婆不管,却去投奔男人,会叫人家笑话的。”我以为这娘俩不肯随军会有什么重大的理由,比如夫妻感情不和什么的。其实不是,原来就仅仅是为了怕人笑话!为了怕人笑话,不但让自己没了男人,孩子没了父亲,而且一辈子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在我看来,这件事本身就成了一件很荒诞的笑话。没办法,尽管我们这些后人不能理解,但这就是事实,这就是当时那个时代的女人。这是由她们那个年代的价值观、道德观所决定了的。
我见过那位姥姥,虽然年事已高,但依旧面目清秀,透出年轻时的那份美丽,见到她,我就想起著名的冰心老人。那份美丽,那份高雅,是无论如何不堪的岁月都无法掩盖的了的。老人一生心灵手巧,她留给我老伴的一件绣囊至今还保存着,手工精致,图案好看,真的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品。我老伴从小跟着姥姥长大,两人感情很深,受老人的影响也很深。现在老伴每年总会做些小菜,受到朋友们的交口称赞,这都是她跟姥姥学的。岳母也像她的母亲,不但相貌相似,性情也像。一生养育了八个儿女,除了干活,不知其他。对任何事都是逆来顺受,从来不会反抗,都说老太太一辈子没脾气。直到现在,不管你说什么,她都会说好,其实,她所说的好怕是连她自己也不明白。这样的性情,也只有特殊的年代,特殊的环境才能培养出来。这样的性情好不好?说好,确实受了一辈子的苦;说不好,却只有这样的性情,才能随遇而安,很容易满足。幸耶?悲耶?别人没资格说,也说不清。这些,只有她自己心里知道。
我曾经对自己的孩子说过:“你姥姥一辈子不容易,你们要好好的疼爱姥姥。”孩子们也很懂事,平时在电话里总也忘不了问候姥姥几句,逢年过节,也总会带一些礼物。老人很知足,连连说孩子懂事。因为环境条件所限,这几年老人跟着我们的时间多一些。我也退下来了,平时也不爱出门,没事就陪着老人聊聊天,说一些过去的长长短短;吃饭时,还要小酌几杯。老太太虽然年事已高,但身体康健,而且善饮。我们边说边喝,酒兴谈兴,其乐融融,不知天色之既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