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良书商害人精

(2015-06-26 04:13:49)
标签:

历史

分类: 读书札记

                                ——读书札记

我喜欢读一些名人的家书之类,因为这些名人们平时习惯了一本正经,故作道貌岸然状,而把自己最真实的状态隐藏起来。家书则是家人之间的通讯,亲人之间用不着装,所以,就容易流露一点真性情,说一点真心话——当然,那些故意用来公开发表或教育人的所谓家书,不在此列。

最近在网上淘到了三本家书,分别为外文出版社201210月刚刚推出的《张之洞家书》《袁世凯家书》与《郑板桥家书》,装帧很好,价钱也不贵,我就毫不犹豫的买了下来。一旦书拿到手,我便迫不及待的读了起来。我首先读的是《张之洞家书》,不仅仅是因为他是颇富争议的晚清名臣,还因为他是我的同乡:他的老家南皮双庙村,离我住的市区也就十来里地的路程。不过说实话,尽管他那么有名,除了一本《张之洞传》,我就几乎没大看过他的著作。所以我才急不可待的读他的家书。

读完之后,心中却升起了许多的谜团。文字的优劣就不多说了,就连一些最重要的节点都与其他方面得来的信息产生了巨大的背离。比如说他父亲的死亡时间。据《张之洞年谱》记载,他父亲于18568月病死于军中,那年张之洞只有19岁;1860年,张之洞23岁时,有了第一个儿子;在《张之洞家书》里,他的儿子已经6岁了(也就是1866年),张之洞还在给父亲写信,安排儿子上学的事。如果按照年谱的记载,此时他的父亲已经去世十一年了。诸如此类的疑问还有很多。带着这诸多疑问,我问过许多人,都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于是,又上网去查。网上有几篇研究张之洞家书的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细读之下才知道,我所买的这几本《家书》,与1925年上海共和书局初版、1934年中央书店重印本((共和书局和中央书店都是文人平襟亚创办的))毫无二致。况且,近年还曾出过几个不同的版本,比如1996年东北师大出版社的《清代十大名人家书》版、1997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的《清代名人家书》版。

最为令人跌破眼镜的是,此书早已被专家考证为伪书!专家从虚构人物、违反制度、时间混乱、编造履历、使用后世语言等方面详细分析了此书,认为它并非出自张之洞之手,乃后人伪造。可是,明明知道它是一本胡编乱造的伪书,却硬是冒着天下之大不违而反复翻印此书,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赚取利益。我们知道,年代离得越远,真相也就越是模糊,谎言重复一千遍也就成了真理,久而久之,伪书里的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的内容也就被后人当成了史实。这些无良的书商为了一点眼前的利益,宁可冒着谬种流传、误人子弟的风险,也要重版此伪书,真真是“全无心肝”矣。

抱着侥幸的心理,我又翻了一下《袁世凯家书》,内容的荒谬就不说了,单是那粗鄙的文字就令人不忍卒读了。所以,我只翻了几页就放下了;当然,那本《郑板桥家书》,我连包装都未打开。除了懊恼,只有这样安慰自己:买这几本书的钱,就等于打了水漂了,让那些无良书商们买肉吃吧,只要他不怕被一口噎死!

                                                                        2015-6-2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做学问的态度
后一篇:岳母善饮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