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下何多“秃角犀”?

(2015-05-18 04:29:04)
标签:

杂谈

分类: 读书札记

                              ——读书札记(43

《黄苗子说黄苗子》,曹鹏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1月一版一印。

在古代,作为政府官员,有一项重要的责任与义务,那就是“荐贤”。这不仅仅是一项道德要求,而是从政治与法律的角度所实行的强制性的措施。知贤不举或有贤不知,不仅是失职,而且是不尽忠,甚至会有杀身之祸的。这当然是出于一种网罗人才的考虑,而且,能否做到贤良当道,是反映一个社会的人心向背与政权是否合法的大问题,所以从先秦诸子时代就形成了荐贤的传统,直到清末,各州府的长官都还有举贤的任务,完成得好有功,而有贤不举是要承担失察的责任的。唐代的杜悰出将入相,位极人臣,就是因为没有荐贤,史书说他“累居大镇,复居廊庙。无他才,未尝延接寒素,甘食窃位而已...凡莅藩镇,未尝断狱,系囚死而不问,宜其责之。呜呼!处高位而妨贤,享厚禄以丰已。无功于国,无德于民。富贵而终,斯又何人也!子孙不享,何莫由斯。”从而被世人称为“秃角犀”。所谓“秃角犀”,是指脱角的犀牛。犀牛以角为贵﹐脱角则仅存其名而无实用,后因以之嘲讽徒有其名而无真实才能的人。

但在现在的官场上,荐贤的现象似乎很少听说了。“荐”是有的,但荐的是否为“贤”,那就不敢说了,人们常见的倒是那些有关系、有靠山的,有钱的,或者那些人格低下、卑躬屈膝,专事逢迎的;或者是自己的死党、家丁,总之一句话,那就是必须是“我的人”。至于他有没有那份德行,有没有那份能力,那就可以忽略不计了。如此一来,就彻底当了贤良者的路,德才兼备的人才被压抑着,永远没有出头的机会。天下滔滔,皆是“秃角犀”之辈,所谓民族振兴,国家崛起之类的“中国梦”,就永远是一个梦,一个美好却又无法实现的梦。

                                                                                  2015,5,1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