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与划
(2015-03-02 08:26:13)
标签:
文化 |
分类: 杂谈 |
近年热衷于在网上淘书。收到书的第一时间,往往是一册在手,先粗翻一遍,目的不在于书的内容,而是看看书中有没有原书主人留下的什么痕迹:或是夹杂的纸片,或是写下的只言片语。哪怕是简单的几道线,也会使我惊喜有加。这是因为书都是旧书,年代久远,通过书中的一笔一划,也能与过去的年代联系起来,不但可以窥见当时读书人的心理,也可以想象一下读书人的身份、年龄、性别乃至故事等等。比如有一本小说,隔一段就有读者留下的字迹:或者简单的记下“九点四十五分”,或是“已是十一点十五分”,最后还有“十一点四十五分,离下班还有十五分”。通过字迹看,纤细、娟秀,肯定是女性的字体;通过简短的只言片语,可以想见,这一定是一位年轻的女性,在期盼着早点下班;可是又觉得时间过得很慢,只好用看书来打发时间。一边心不在焉的看着书,一边焦急的盼着下班时间快点到来。这种想象,对我来说虽然没多大意义,但却是一次新奇而有趣的过程。如果读者留下一些读后的感言,那就更有意思,不管他的感言是幼稚还是深刻,都能给你丰富的想象,甚至是有益的启迪。
我曾经买过一套《孙犁散文》的上下册,当时以为就是这两本,后来才知道中间还有一本中册。没办法,只好到网上另行购买。买来之后,不禁有所失望:厚厚的一册,被读者画满了读书时留下的道道。如果在以前,我会高兴的,但这里面的道道实在太多了,几乎满页都是,根本不是什么重点或者精彩之处的标记。简直就是一边读,一边顺手就心不在焉随便画下的。满纸都是黑压压的,而且从头到尾整本书都是,那品相让人看了十分倒胃口。也有不少字迹,但没有读者本人的半句话,都是抄的书中的内容。于是我就在想:这肯定是一位文学爱好者,否则不会将这厚厚的一本书从头看到完;但是通过他划下的道道以及留下的字迹,也看判断,这顶多是一位初学写作者,学识与见解都很肤浅。说实话,买到这样一本书,我心里是很不舒服的。
其实,这种在书上乱写乱画的事情,我自己也干过。少年时读书,我就喜欢在自己欣赏的段落下面画这种道道,有时也发一点感想。一本书读下来,上面也是密密麻麻的。不过说实话,之所以在书中写写画画,一是真的很欣赏那些段落,二来也是有点卖弄,以便让别人看到时,会惊叹我学问的高深。不过,多年之后回过头去再看的时候,就难免为自己当时的幼稚与浅薄而羞愧万分,发誓从此不在书上抹抹画画的了。不过这誓言并没有坚持很久,因为每当读到精彩之处时,简直真的要拍案而起,击节赞叹,心里忍不住有话要说。但是,又不能单独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就只好顺手在书眉间简单的记下几句,或者在扉页上写下一段简短的读后感言。书读完了,顺手丢在一旁,自己写下的那些话也被忘到一边了。不知过了多久,偶尔又翻到那本书,居然发现上面还有自己当时写下的那些话,有的写得至今还很满意,心里简直有一种惊喜的感觉,仿佛被自己不小心丢失的东西有重新失而复得一样。有的还触发了新的灵感,以致写出一篇新的文章来。这样时间久了,书房里这样留有我字迹的书越来越多,不时就会碰到一本,这种惊喜也越来越多,因此在书房里流连就成了自己的“发现之旅”,给自己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乐趣。这也算是自己打发自己高兴的一种方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