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亲

标签:
文化 |
分类: 散文 |
走亲是男孩子的专利。在我们老家,女孩子是不兴拜年的,所以,走亲自然也轮不到她们的份儿。我姐妹虽多,却只有我一个男孩子,走亲拜年的任务就落在我一个人身上。说实话,这并不是个好差事。过去走亲都是靠“十一号”(两条腿),十几里的路都要走着去,手里还要拎着馍馍篮子。那时候走亲都兴捎馍馍篮子,就是自家蒸的馒头,都点着红点,以示喜兴。其实,到谁家也只是象征性的留下几个,很少全部留下的。要是谁家真的都给留下,走亲的人是一定会不高兴的。如果是去姥姥家或姐姐家,母亲在篮子里还会放上一点吃剩的过年饺子,意思是让娘家人或自己的闺女尝尝自己的饺子滋味儿。
到了亲戚家,首先要在亲戚的带领下,到亲戚的近门近支挨户拜年。因为这关系着亲戚家的体面,一是表示自己的亲戚知礼道法,二是显示自己的亲戚多,势力大。这都是给亲戚装门面的,对拜年的人来说却很不以为然,因为他对那些人们并不熟悉,甚至都不认识,这年拜得很不情愿。当然,也没有人真的叫你磕这个头,不过走走过场而已。到了那家,领着的人一进院就高声喊:“XXX拜年来了!”人家赶紧迎出来,嘴里连连说着:“俗礼,俗礼,不拜年。”说着就往屋里让。这时,领着的人就会说:“再到别处转转。”说着就往外走,再去下一家。这样转一圈,很快就回来了。当饭菜摆上桌,真正的拜年才开始。这回可是实实在在的磕头了。当然,头是不会白磕的,擎头的人要给红包——压岁钱。吃过午饭,就开始往回走了,这一门亲戚的年才算拜完。
我们家亲戚多,一天走一家,要一直走出正月十五去。后来,年龄大些了,也学会了自行车,自然是方便了许多,有时候一天可以走几门亲。不过,遇到下雪或刮风就不行了。自行车走在雪未化的路上,滑的很,摔跟头是家常便饭;雪一化更遭罪,连泥带水,车轮沾满了泥,推都推不走,只好把车子扛在肩上步行;遇到刮大风,罪也不好受,弄得眼睛睁不开,鼻孔里、嘴里都是沙子;要是赶上顶风,罪就更大了,使出吃奶的力气,车子也不肯往前走,虽然寒风刺骨,背上却被汗水湿透了。被冷风一吹,冰凉冰凉的,那滋味简直不是语言可以形容的。
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些都成了过去的记忆。现在的拜年,有一个电话或短信就解决了;即便仍然要亲自上门拜年,开车去又快又方便,有多少门亲戚,一天也走完了。剩下来的时间,就是休息、娱乐,才真正体会到过年的乐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