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饺子”

标签:
情感 |
分类: 散文 |
我这样回答,是因为我知道孩子们都睡得晚,不愿早起。尤其是女儿,一再强调要睡到“自然醒”;还有一点不早起的原因是,老人都不在了,我也不用主动到处去拜年。想几点起就几点起。过去可不是这样的。在农村,大年初一这顿饺子吃得格外早,吃完饺子,天还不太亮,所以被称为“五更饺子”。据说吃得越早就越有福,这叫“抢福”。尤其是家里有老人,如果起的太晚,还没等你把饺子放到嘴里,来拜年的人就已经砰砰的砸门了。那时候,你再也甭想吃心静了。
人们之所以这样看重初一这顿饺子,是因为这是新年第一顿饭,意味着新的一年的开始。如果这一天顺利,全年就会都顺利;如果这一天不顺利,那么这一年都不会有好日子过。所以,不但吃得早,而且讲究也特别多。比如天亮之前,是不能扫地的,因为怕把自家的财给扫出去;说话也要格外小心,生怕小孩子嘴上没有把门的,一不小心就说出一句不吉利的话来,弄得全家人心里都灰溜溜的,所以,这天早晨,孩子们是被要求少说话或者不说话的;最怕的是这一天摔坏了碗碟之类,那可不是个好兆头,说不定这一年里会有什么祸事发生,故而大家做什么都提心吊胆、小心翼翼的。
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家初一早晨这顿饺子,要由男人来煮的。理由是女人们做了一年的饭,很辛苦,所以今天要她们歇着,由男人来做,也算是对她们的一种补偿。每年的初一,父亲起得最早,我作为家里的男人,正睡得迷迷糊糊的,也被叫起来。因为年纪小,干不了别的,就跟着父亲打打下手,烧烧火什么的。锅里的水,是头天晚上就由母亲添好了的,烧的柴禾也早就抱来了。一般都是烧芝麻杆。因为做这顿饭不能拉风箱,而由于芝麻杆富于油性,爱燃烧,所以来用它。其实煮饺子的时候,母亲她们也已经起床了,她们要梳头洗脸,吆喝着孩子们穿衣裳。等她们收拾好的时候,饺子也煮熟了。把饺子端上桌,先不能吃,要先放鞭炮。这是我的最爱,早早的就点着了香头儿,大人一声令下,这里早就把鞭炮的引信点着了。捂着耳朵跑回屋里,再隔着窗户看鞭炮的炸响。放完了鞭炮,就是给老人拜年。当然,这是要真磕头的。磕了头,爷爷与父母都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压岁钱。我一直忿忿不平的是,在我们家,女孩子是不拜年的,但压岁钱却一点也不少。姐妹们就拿这一点故意气我,说平时我什么都要占先,这回该着平衡平衡了。我心里不服,吃饺子的时候就故意赌气般的多吃。这是被大人们所鼓励的,说这顿饺子吃得越多就越有福气。当然,最有福气的,是吃出饺子里的钱币的那个人。这是包饺子时事先就放到里面的,谁吃到了就说明谁的福气最大。所以吃饺子的时候,每个人都争着找那个有钱币的饺子。有时候,姐妹们搞“暗箱操作”,因为她们负责帮着大人包饺子,就偷着在有钱币的那个饺子上做记号,吃饺子的时候,就先找那个有记号的。而我是不参与包饺子的,自然不知道里面的奥妙,所以,那个饺子每每给姐妹们吃到,我只能说干瞪眼没办法。
吃完饺子,姐妹们都兴高采烈的玩去了,而我们这些男孩子不行,要乖乖的跟着父亲到各家去拜年。这年要一直拜倒中午,吃过午饭,才是我们自由玩耍的时间。直到此时,我们才有一种被解放的感觉,赶紧与小伙伴们一起跑着跳着,疯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