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剩口口儿”

(2014-07-19 04:09:33)
标签:

情感

分类: 散文

“剩口口”是我们当地的土语,指吃剩下的食物,因其体积小(一口即可吞下)而得名。小时候不懂事,跑野马早就跑的饿了,一到饭桌上,不管是窝头还是饼子,抓起来就往嘴里填。但立马就会被母亲喝住:“掰开再吃!别总剩些口口儿!”这是因为当时的窝头或饼子个头都很大,一顿吃不下,剩下的就成了“剩口口儿”。农村小孩子又不讲卫生,吃饭时连手都不洗,抓过的食物谁也不肯再吃;到下一顿的时候,谁也不肯承认是自己剩下的,为此经常发生争吵。所以,每到吃饭的时候,母亲总会要求我们把食物掰开,吃完了再拿。尽管如此,每顿饭下来,还是会剩下许多“口口儿”。

我们姐妹六个,肩儿挨肩儿,每到吃饭的时候,六个人就把饭桌挤满了。母亲从年轻就有心脏病,心里就怕乱;六个不懂事的小孩子到了一块就像炸了营,大喊小叫的,用母亲的话说:“六个小脑袋挤在一块,就像一窝小粘虫儿。”母亲一听就扑腾心,所以,每次都是母亲做熟了饭,端到饭桌上,吆喝着我们吃饭,自己却拿把扇子躲到一边歇着去了。等我们吃饱了,离开了饭桌,她才会坐到一片狼藉的饭桌旁,胡乱吃点我们剩下的“口口儿”,一顿饭就算凑合过去了。但由于年纪小,对这些细节谁也没注意到。

后来进了城,将母亲也接了来。我发现每到吃饭的时候,母亲总会先拿起上顿吃剩下的“口口儿”。我有些不落忍,劝她别吃了,她就会说:“这些年,惯了。”下顿依旧是先拿“剩口口儿”。日子一长,也只得随她去了。再后来,母亲走了,孩子们也翅膀硬了,都飞了,家里吃饭的时候,只剩下我们老夫妻俩。从前上班的时候,很少在家吃饭;如今内退了,在家吃饭的时候就多起来。慢慢的就发现,母亲的作风被妻子继承了,吃饭的时候,也是先拿“剩口口儿”;而且每次做了好吃的,总是我先动筷子,她自己却先吃那些“剩口口儿,吃完了,才吃新的。我觉得现在经济条件好了,吃饭的时候就不要分三六九等(从老早的时候,我们家吃饭就分多个等次:最好的给爷爷;次一点的父亲吃;我们姐妹几个吃较差的,最后剩下最差的,当然就是母亲的了。其实谁也没规定非要这样,可不知不觉中就养成了这样的习惯),不管好的差的,大家一起吃。妻子就会说:“咱娘活着的时候就这样,我也习惯了。”

听到这里,我才慢慢的回忆起母亲在世时吃饭的情景来。可不,我从小到大,从未见过母亲第一个把筷子伸进新做的食物里,老人家永远在捡着我们吃剩下的“口口儿”吃。每每想到这里,我的眼睛就湿了:这就是当娘的啊。

所以,从此以后,每到吃饭的时候,我也争着捡那些“剩口口儿”吃,吃完了大家再一块吃新的。我觉得只有这样,心里才会舒服一些:我是用这些为对母亲的疏忽而忏悔与赎罪啊!

                                                                              2014-7-1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