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边鼓(38)
先来说说人要过什么样的生活的问题。
每个人都有对自己未来生活的向往。由于环境与条件的不同,每个人又都有属于自己的有别于他人的活法;只要不妨害他人,怎样活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每个人都愿意把自己的生活打理的更精致些、更完美些,好了还要更好,也就是俗话说的“人心不足蛇吞象”。其实,这都无可非议。尤其是青少年时代,正是激情澎湃的年纪,初生牛犊不怕虎,志存高远,大有不成就一番大事业不罢休的气象,这当然都是好事,是要求上进的表现,比那些浑浑噩噩、混吃等死者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因为这不但对个人发展有利,对家庭有利,对推动社会进步也有利。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也是这样,谁不希望自己的子女个个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呢?但是,除了希望子女过得好之外,他们对幸福生活的理解,却有另外的视角。
你可知道,当子女们都象长大的小鸟一样各自飞离了父母的身边,父母最大的心思是什么?两个字儿:牵挂。孩子长大了,像只放飞的风筝,始终被一根线牵着。那根线,就是父母的目光,你们的一行一动,都不曾逃离他们的视线。父母的心头像被许多蚂蚁幸福而痛苦的啃噬着。此时,父母对子女最大的期望,不是高官厚禄,不是事业如天,而是子女的健康与平安。
平安即福是中华传统文化里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现在有的人批判它是不思进取的庸碌哲学,是一种惰性,属于民族的劣根性。我却并不这样看,虽然它多少有一些消极因素。但我们应从更高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在人类发展史上,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充满了合作与冲突,但是冲突的结果,最终最受伤害的还是人类。事实证明,人可以想法与自然和平相处,但不可能彻底征服自然。沧海桑田,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太阳也还是那个太阳,人一茬茬地出生,却又一茬茬的死去而日月永在。对大自然的敬畏,往往就转化为对人生未测命运的恐惧。生老病死,福祸吉凶,这些,人类永远无法预测、无法把握。父母对子女的牵挂、担心,就是这人类恐惧的最重要的一个分支。“儿行千里母担忧”,担什么忧?忧的是世事无常,忧的是命运的不可把握。人们常说,要将命运把握在自己手里,但我告诉你,那不是真的。每个人都被命运捏在手心里,稍微一用力,便会让你粉身碎骨。最明智的办法,是与命运讲和,最多是在它默许的情况下做些许的修正,如此而已。在这样的生存状态下,你还能说父母的担心是多余的吗?
也许你会说,这只是你们想要的生活,而不是我们想要的。这话没错,你们毕竟不是我们,你们代替不了我们,我们同样也代替不了你们。你们年轻人有激情、有活力,追求完美,这都是父母乐观其成的事,但是,虽然观念不同,你们也不应忽略了父母一代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得来的凝结了多少酸与痛的生存智慧。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但这还远远不够。智者的选择应该是不吃一堑也长一智。聪明的人都是在别人的失败与痛苦中增长自己的学识与才干的。我希望你们都能做到这一点。
说到这里,请不要误会,不是要求你过一种平庸的生活。不是的,平庸不是平常,那是两个境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