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日记(33)

(2013-12-10 04:29:12)
标签:

文化

分类: 读书札记
2013-12-7

读《卖礼数的狍子》,中篇小说,张炜著,载《人民文学》2013年第11期。

不读张炜的小说已经很多年了,但他的《一潭清水》、《古船》的印象还一直深深地留在脑海里。《卖礼数的狍子》是他的最新作品,通过三个孩子的视角描写一位因遭受人类迫害而逃进深山;多年之后,成了一位专门“卖礼数的狍子”。通篇充满了隐喻与象征,由知音、狍子、猎人,组成了一幅人类真实生存状态图。“在这海边上,人并不一定都比野物更好、更适合当‘知己’的!”山林老人通过“卖礼数”,意在向世人推行更文明、更充满人间大爱的文化,让这个世界更和谐、更进步。他说:“等海边上再也没有猎人的时候,就让我变成一只狍子吧!”

但我并不喜欢这部作品。作者使用的这种“招数”并不鲜见,明显可以看到现代派文学与前苏联文学的影响。狍子与礼数之间的关系有些牵强、不自然。这类象征性小说,固然不能用细节的真实去要求它,但情节的内在联系却是忽视不得的。忽视了这一点,就难免会落入主题先行的窠臼。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宏观上是魔幻的,超现实的,但在细节上却是现实的、真切的。如作品的开头描写拉着巨型磁铁在街上走,路两旁的木屋上的铁钉被吸出来,木屋嘎吱嘎吱的东倒西歪。磁铁不可能把木屋上的铁钉都吸出来,这样写就是魔幻的;但是磁铁确实可以吸铁,这又是现实的。魔幻加现实,就成了魔幻现实主义。而《卖礼数的狍子》缺乏的就是这一点。山林老人被逼逃入山林变成狍子,这可以理解;为什么后来专卖礼数?礼数与猎人有什么关系?只是因为都涉及到人类文明这一点?似乎很难令人信服。

2013-12-8

读《雀巢》,短篇小说,朱日亮著,载《人民文学》2013年第11期。

这是一个关于家的故事,故事很好看。把故事编的好看也是一种本事,很大的本事。起码要有起承转合,下次分解;故事要接地气,叫读者看了有一种亲切感;还得有点思想内涵,读后要对生活有点感悟;人物也要立得起来,不能看着就是一张脸谱。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语言要地道,不能像一杯白开水,淡而无味。

《雀巢》的故事很简单:小六子家在怀柔的房被拆迁了。拿到一笔拆迁款的小六子到临近北京的丰宁开了一家农家乐。他媳妇李晶不愿出北京,尤其不愿到农家乐那里去睡凳子。在凳子上睡觉,俩人心里都别扭。李晶在怀柔一个开发商的家里做家政。时间久了,两个人都有亲密的需要,于是,李晶就给在丰宁的小六子发短信,叫他回来喝咖啡。小六子明白媳妇的意思,飞一般赶了回来。俩人在主人的别墅里亲热。因为看到豪华别墅与自己家的差距,后来还发现,这座别墅,其实就是建筑在自己家的老宅地基上。他心里就更不平衡,“老二”愤而罢工。李晶为了唤起他的热情,就叫他喝主人家的咖啡,俩人这才成其好事。有一次趁主人外出,俩人又在别墅里过夜,结果主人突然回来,小六子慌忙之下跳窗逃跑,被主人报警,当做小偷带到派出所。最后,被判两个月的拘役。李晶也到了农家乐等待小六子。小六子在看守所表现不错而被“提前”,回到丰宁。故事就结束了。

在作品中,雀巢是一种象征。一是象征着人对家的需要,鸟都有巢,何况人乎?小六子把拆迁款办了农家乐,连家都没了,弄得夫妻分居,当然急需有一个巢;二是象征着生活的富足。这种雀巢咖啡,只有在别墅主人这样的人家才会喝到,贫民百姓平时哪敢有此奢望?另外,雀巢咖啡还有一种性的暗示。鸟需要一个巢,而且李晶用它来激起小六子的热情。这种隐喻,颇有点弗洛伊德的味道了。

2013-12-9

读《东瓯小史之钱云飞考》,中篇小说,东君著,载《人民文学》2013年第11期。

这是一个扑朔迷离的故事。几个民工挖土时发现了一座古墓。在古墓中有两具尸体:一具是150年的一具干尸,一具是新近不久的鲜尸。公安人员负责侦查鲜尸的案情,而古尸的谜团由考古人员来揭开。于是,这两具本来不相干的尸体就有了某种神秘的联系。

那具干尸就是钱云飞。这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他被对他怀恨在心的老秀才钱补庵涂抹的面目全非。他俩其实是同宗远门的叔侄关系,偏偏钱云飞与钱补庵的女儿好上了。这惹恼了钱补庵,强行将两人分开,后来,他女儿被绿壳(山贼)抢了去,在遭受侮辱之后愤而自尽。失去了女儿的钱补庵不恨绿壳,却恨死了钱云飞,千方百计要置他于死地。钱云飞偷偷地加入了官山大寨。官山大寨其实就是凭借地方团练起家、打着官家旗号的山贼。官匪勾结,坑害百姓。

附近山上有一座金佛寺,寺内有一座金头佛。都说是这座金头佛保佑,附近几百年来才风调雨顺。可是,有一天金头佛的金佛头丢了,原来是官山大寨的头领偷了去,要去向知府行贿。钱云飞为了当地百姓的利益,发誓要找回这个金头佛。金头佛就摆在知府的大堂上。正当钱云飞为如何进入知府的大堂上愁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叫洪阿六的山寨工务使,自称不想在山寨干下去,想另择高枝。两人一拍即合。金阿六介绍了他的一个当讼师的亲戚为钱云飞带路。但到第二天,却有人发现了死在路边的钱云飞。有人猜测金阿六与讼师是知府派来的人,他们杀害了钱云飞。这件事引起了当地百姓的愤怒,纷纷大骂知府大人。县城的县太爷眼看就要升职,听到不利于上级领导的风声就警惕起来,派人抓走了“妖言惑众”的村民。凶年恶岁,政府不但不放粮赈灾,反而到处抓人,引起众怒。知府得知此事,派了几百名官兵来维稳,连杀带抓,才把事态压下去。钱补庵写作《.补庵家乘》,把钱云飞写成一个十恶不赦的土匪坏蛋;极力歌颂官家的体恤民情,为民行善,对镇压民众的事情却只字未提,并且把被官府打死的十多人说成是死于饥荒。

故事的另一具鲜尸的案子也有了很大的进展。死者的身份被查明,原来是附近村的一个副村长为当地村民带头打官司;打官司打不赢就进京上访,结果屡次被当地政府抓回,后来被发现死在了古墓旁边。有人亲眼见到他是被两个警察殴打致死的。这又引起了民愤。村上来了很多荷枪实弹的特警,带走了很多村民。

讲到这里,故事就结束了。作品中历史与现实相互穿越,互为映衬。人们在掩卷之余,发现这两个根本风马牛不相及的故事却有着一种内在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又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只能由读者去琢磨,去思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
后一篇:茄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