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边鼓(13)
门第观念,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几千年来不知桎梏与摧残了多少年轻男女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酿成了多少感情生活的悲喜剧。但这里产生了一个怪圈:一方面是人们对它咬牙切齿地咒骂与讨伐,一方面它却仍旧根深蒂固地盘踞在中国人的思想里。上至皇宫贵族、达官贵
人,下至布衣白丁、贩夫走卒,几乎很少有人不受到它的影响。门当户对,已经成为影响中国人的婚姻的重要标准之一。
诅咒也罢、讨伐也罢,可为什么它会这么顽固的影响着人们的婚姻观念呢?少男少女们挣扎、抗争了几千年,却一直冲不破门第观念的樊篱,这究竟是为什么?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在这貌似不公的表象之下,确实有着不少虽不公平却又少它不得的因素。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等等因素,无不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感情与婚姻选择。
对美好爱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是人的天性之一,然而这向往与追求,却需要有现实生活的基础做支撑。社会地位的不同,导致成长环境与生活阅历的不同,也导致审美趣味、价值标准、生活习俗、言行举止等等的不同。美好的爱情与婚姻,是需要当事双方“志同道合”的。何谓志同?又何谓道合?这看上去有些玄虚的理论,应该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价值标准、文化素质、审美趣味、性格脾气、生活习惯等等诸多因素的集大成者。中国有句俗语,叫“捆绑不是夫妻”。让一对各方面都迥然有异的男女硬是结合在一起,真的就会幸福吗?我看倒也未必。鲁迅先生在其杂文名篇《“硬译”及文学的阶级性》中曾经这样说道:“自然,‘喜怒哀乐,人之情也。’然而穷人决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京检煤渣老婆子的酸辛,灾区的灾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象阔人的老太爷一样,贾府上的焦大,也不会爱林妹妹的.”。刘姥姥进了荣国府,只能是贵妇人们取笑打诨的“乡下蠢婆子”;如果焦大真的想娶林妹妹,只能成为懒蛤蟆想吃天鹅肉的笑柄。为什么?真让刘姥姥坐到“老祖宗”贾母的位置上,怕是就不知道如何张嘴说话,如何抬腿走路了;而林妹妹即使心甘情愿地“下嫁”,那焦大真的敢娶吗?他拿什么供养一个锦衣玉食,娇生惯养的千金小姐?又怎能让一个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弱不禁风的大家闺秀去过一些下地干活,养鸡喂猪的生活?面对着目不识丁的村妇莽汉,“子曰诗云”还能风雅得起来,浪漫得起来么?
说到这里,我倒想起儿子来。当初儿子也不乏一些有钱有地位的追求者,但都被他很坚决的拒绝了。他的理由是,不仅仅是养不起那些锦衣玉食的千金小姐,更重要的是娶了她们,自己就成了一个没有独立人格,处处受人白眼的角色。其实仔细想想,这想法也不无有几分道理。你想,倘若你自身并无多少“过硬”的本事,即使真的做了依附豪门的“乘龙快婿”,即使真的据此跳出了“龙门”,你还真的能要求过有人格、有尊严的生活吗?这可是有大量现实例子作为明证的。当然,我并不是说找对象一定要门当户对,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也有成功的例子。但在初始选择的时候,考虑一下对方地位是否对等,却是十分必要的。未雨而绸缪,省得日后产生一些当初本可以避免的麻烦,这是每个理智的人都应该予以慎重考虑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