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话新提》(25)
在崇尚“以孝治国”的国度里,“孝子”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和评价,而不孝之人则被称为“逆子”,成为人们抨击的对象。但是,要做一名“孝子”并不是件
容易的事。俗话说:“百日床前无孝子”,意思是说人久病卧床,多么孝顺的儿子也不会耐心照料。清人李绿园的《歧路灯》里说道:“王氏也因久病惹厌,楼上埋
怨道:‘人家说百日床前无孝子’,真正啰嗦人!”
向善之心,人皆有之。孝为人之大伦,动物尚知反哺,何况人乎!正常的人,没有不愿成为孝子的。可是,为什么孝子难当,以至于被断言为“百日床前无孝子”,连孝子也不成为其孝子了呢?
要想成为孝子,必须具备几个条件。首先,必须具备一颗爱心,懂得知恩图报。父母养育之恩,虽死不能报之于万一。孝敬老人,是检验一个人人品高下的重要标准
之一。这个道理,是毋庸赘言的;其次,要有耐心。这一点也很重要。“有病拿闲人”,人一旦有了病,尤其是长期卧床,需要人侍候的病人,性情就会变得急躁与
暴戾起来,有时甚至会达到不近情理的地步。作为子女,除了悉心照料之外,还要忍受老人的“无理取闹”,其委屈之情可想而知。开始,由同情而理解,尚能忍耐
下去,但久而久之,耐心一旦到达极限,就会由冤生怨,由怨生恨,孝心日渐消磨,照料就会逐渐冷淡,孝子也就不是孝子了;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当孝子必
须具备一定的经济承受能力。看病难是自古难题之一。过去,医学不发达,因之而产生的费用自然也就十分低廉,所以,有时看不起病也就不看,听天由命了,人们
也能够理解。但随着科学的发展,医术之高日新月异,其费用也愈来愈昂贵,有不少病症,是只要有钱就可以“买命”的,当然,费用也高的惊人。在有钱就有命,
无钱就无命的情形之下,作为子女,内心会承受着沉重的精神压力。有钱人还好说,没钱,或没那么多钱的人呢?除非倾家荡产,否则,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亲人被
病魔吞噬掉生命。可是,真正把钱花光,而且债台高筑,一家人的生存如何维持?故而很多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放弃了做孝子的义务和权力。在古代人们所推崇的
孝行楷模当中,这种经济因素是被避而不谈的,彰显的只是一般人所不容易做到的,诸如卧冰求鱼、割骨疗疾,甚至扮嫩撒娇以娱亲颜之类。何况,这些事迹本身就
不大可信:冬天求鱼何必卧冰?破冰方法用胸膛,岂不是一种作秀?割骨疗伤效果如何自不必说,关键是除表白心迹之外没有任何意义。
不管穷富,尽孝道是做人的本分之一,这是没有争议的。但是,在中国人的道德价值体系中,忽视经济因素的存在,将责任全部推倒家庭身上,让本已不堪经济压力
的子女们还要承受沉重的道德压力,这本身就是一种社会不公现象。除了人的道德自我完善,社会也应承担起自己应承担的那部分责任。现在我们提倡建设和谐家
庭,促进社会文明,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在提倡孝心爱心的同时,社会不能袖手旁观,最关键的,就是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体系,让人们在尽孝
心的同时,不再有沉重的精神压力,那么,“百日床前无孝子”这一条也就会被彻底的从谚语中抹掉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