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话新提》(7)
杞人因忧虑天地崩坠而遭受着人们世世代代的鄙夷与嘲笑,甚至连以富于想象的诗仙李白也不无轻蔑地说:“杞国无事忧天倾”。本来,杞人安安生生的过本分日子就行了,干嘛非得去做那连自己也说不出个子丑卯酉的联想呢?
人们之所以对杞人持一种鄙夷与嘲笑的态度,无非是出于两种考虑:一是“天塌不下来”。这句话,至今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还不时听到。是啊,天那么高,那么
大,那么远,怎么会塌下来呢?二是“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这句俗语,虽有插科打诨的成分,却反映出人们推责诿过,甚至是幸灾乐祸的心理。细想也对,天
即使真的塌下来,先砸着的,是那些身高的人们。他们不愁,我何苦犯这个愁呢?由于这两点,所以“杞人之忧”,就成了缺乏根据的和没有必要的忧愁的象征。
我一直对人们的这种看法不以为然。我们不妨揣测一下杞人之所以忧天的心理。很可能,他出于对科学知识的缺乏,真的认为,天可能在那一会儿会真的塌下来。因
为在古人眼里,天和地都是一个实体。既然是实体,谁能保证它永远坚固而不会坍塌呢?但是,从杞人之忧里,却起码可以传达出几种信息:一是杞人对认识未知事
物的渴求与欲望。虽然人们嘴里说的都是“天塌不下来”,可是谁也没有对此进行过认真的思考与研究,从而形成一种定论。换句话说,就是谁也没认真的说过天一
定不会塌下来。既然是谁也拿不准的事,那么,谁都有权利和义务进行这方面的思考与探索。毕竟这妨碍不着别人什么,有什么好笑的呢?其次,是杞人充满了对生
存状态的忧患意识。科学和事实证明,杞人的忧虑于天崩地坠,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目前人们提倡加强环保意识、挽救地球的行动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环境的日益恶化,如果得不到进一步有效的遏制与改善,那么,天崩地坠就绝不是杞人的危言耸听。如此说来,杞人之忧非但不是无谓的瞎想,那简直就是先知先觉的大预言
了。其三,据我的主观臆测,说不定忧天是杞人做的一种形而上的思考。因为中国人历来讲究使用哲学,而不像西方人那样喜欢追究世界的本原。例如,西方人喜欢
追问人为什么活着,所以才产生了那么多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中国人喜欢追问人怎样活着,所以才产生了那么多的隐士与逸夫。由此看来,谁又能说得清杞人所忧的
天,是自然界的那个“天”,还是人心中的那个“道” 呢?
综上所述,所以,我一直看不出杞人有哪一点值得人们去鄙夷和嘲笑。其实,真正应该受到鄙夷和嘲笑的,反倒是鄙夷与嘲笑杞人的那些人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