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 孟不 同 道
(2012-08-17 05:53:45)
标签:
文化 |
分类: 旧书新读 |
“《汤誓》曰:‘时日害丧,予与汝偕亡’。”夏桀曾经把自己比作普照天下的红太阳;可是,老百姓对他恨之入骨,恨不能与其同归于尽。在“朕即天下”的封建社会里,说这种话,几乎是要掉脑袋的。
孟子曾经问过梁惠王:“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用棍子打死人与用刀子刺死人有区别吗?)梁惠王说:“无以异也”;孟子又问:“以刃与政有以异乎”(用刀杀人与因政见不同而杀人有区别吗?)梁惠王说:“无以异也。”孟子又说:“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厨房里又吃不完的酒肉,马棚里有膘肥体壮的马匹,而老百姓却饿得面黄肌瘦,野外到处是饿死的尸体。这与野兽吃人有什么不一样?)“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禽兽间相互残杀,人们还十分厌恶它,作为父母官的执政者造成这种现象,岂不是连禽兽都不如?)
“君在,踧踖也。”(国君在场,便显得慕敬而心中不安)。
“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申门,引不履阈(门坎)。过位(国君的坐位),色勃如也(脸色庄重),足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生肉)必熟而荐(供奉)之。君赐生,必畜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饭。”
“君命召,不俟驾行矣。”
......
自然,历史学家可以找出许多孔孟同源并进而成为“同道”的理由,但我总以为,这是有一点误会在里边的。因为我以为看一个人,先不管它的高头讲章如何,做人的骨气,才是第一的。我不懂“犬儒”一词的来历,但总是望文生义地觉得,犬与儒并列是一种有趣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