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孔 孟不 同 道

(2012-08-17 05:53:45)
标签:

文化

分类: 旧书新读

                           ——旧书新读(79)

    一提起孔子与孟子,一个是圣人,一个是亚圣,人们历来是将他们视为儒家的代表人物,而将他们的学说视为一体的,孔孟之道嘛。至于孟轲为什么能够坐稳了亚圣的宝座,陪着孔老二在文庙里大啃猪头肉,我却一直未能弄明白。先不必说别的,就说做人的气节罢,两人相差就不知有多远。

    比如,孟子就说过这样的话: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也就是说,在他的心目当中,老百姓是排在第一位的,其次是江山,最后才是君主。这才是真正的以民为本。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一提起君主。历来是“君命不可违”,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可到了孟子这里就完全不一样了:只有君主对臣下给与充分的信任与重视,大臣们才会对君主忠诚,为君主效力;否则,大臣们是要将君主视为路人甚至是仇人的。

    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君主有了大的错误,大臣们要给以进谏,如果反复劝说而不听,就干脆叫他滚蛋。

“《汤誓》曰:‘时日害丧,予与汝偕亡’。”夏桀曾经把自己比作普照天下的红太阳;可是,老百姓对他恨之入骨,恨不能与其同归于尽。在“朕即天下”的封建社会里,说这种话,几乎是要掉脑袋的。

孟子曾经问过梁惠王:“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用棍子打死人与用刀子刺死人有区别吗?)梁惠王说:“无以异也”;孟子又问:“以刃与政有以异乎”(用刀杀人与因政见不同而杀人有区别吗?)梁惠王说:“无以异也。”孟子又说:“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厨房里又吃不完的酒肉,马棚里有膘肥体壮的马匹,而老百姓却饿得面黄肌瘦,野外到处是饿死的尸体。这与野兽吃人有什么不一样?)“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禽兽间相互残杀,人们还十分厌恶它,作为父母官的执政者造成这种现象,岂不是连禽兽都不如?)

    诸如此类。本来历代的皇上们是把孔孟当成保住江山的杀手锏的,可孟轲偏偏要将君为轻,甚至如果君有大过而不听谏,则易位,这还了得?至于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为寇仇,就更属大逆不道了。难怪流氓皇帝朱元璋尝览《孟子》,至草芥寇仇语,谓非臣子所宜言,议罢其配享。要把孟老头从文庙里赶出来,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甚至要按他的意思,只是把孟子从庙里赶出来是远远不够的:“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乎!”意思是说,要是孟子活到今日,早就扒了他的皮,抽了他的筋了!

    而孔子呢?与孟子相比,恐怕就有天壤之别了。且看:

君在,踧踖也。(国君在场,便显得慕敬而心中不安)。

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申门,引不履阈(门坎)。过位(国君的坐位),色勃如也(脸色庄重),足   如也(快步走),其言似不足者。摄齐(提起衣服)升堂,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放松)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快步走),翼如也。复其位,   躇如也。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生肉)必熟而荐(供奉)之。君赐生,必畜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饭。

君命召,不俟驾行矣。

......

    试想,一个见了国君连大气不敢喘、惴惴不安的人;君主吃饭,他得先尝一尝,生怕饭菜有毒;一听国君召见,不等驾好马车便先步行而去;甚至主张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人,可以与主张君为轻的人视为同道么?

自然,历史学家可以找出许多孔孟同源并进而成为同道的理由,但我总以为,这是有一点误会在里边的。因为我以为看一个人,先不管它的高头讲章如何,做人的骨气,才是第一的。我不懂犬儒一词的来历,但总是望文生义地觉得,犬与儒并列是一种有趣的现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找不着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